颜真卿 巧判离婚案
何爱东
颜真卿(709—784年,一说709-785年),字清臣,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祖籍琅琊临沂,临沂在春秋时曾属于莒国,在莒文化范围内。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颜真卿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这天,时任抚州刺的史颜真卿正在升堂问案。有一妇女来到堂上,她要解决的事情是请刺史判自己和丈夫离婚。
此案不比那些刑事大案让人头疼,但那时有丈夫主动休妻的,妻子主动要求休夫的倒是很稀缺,因此颜真卿对此案倒多了几分兴趣。她让这个妇女叙述离婚理由,于是那妇女便将丈夫杨志坚只知读书,不会赚钱,嫁给他过穷日子的委屈一一道来。
光有这个还不行,那时妇女离婚必须有丈夫的休书,就是说要丈夫同意,妻子才能离婚。颜刺史问堂下妇女可有丈夫休书,那妇女便把丈夫写的休书呈上。刺史展卷一看,原来是一首诗:“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看罢休书,颜真卿当即给这个妇女办理了离婚手续。不会吧!这么简单就离婚了!这程序好像比现在还简单。人们不禁生疑,颜真卿这么一个仁义道德的好官,怎么能给一个嫌弃丈夫贫穷的妇女做出这样的判决呢?从此,颜真卿巧判离婚案的戏说在莒国广为流传。
颜真卿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中进士第一名。之后,他娶了中书舍人韦迪的女儿为妻。韦家也是长安巨族,韦迪之父韦景骏曾任房州刺史,兄韦述为著名史学家。韦家有藏书两万卷,还藏有大量的古董、名画以及魏晋以来的书法真迹。颜真卿藉此观摩、鉴赏书法名迹,大获裨益。
颜真卿曾4次被任命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任太守,人称“颜平原”。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在抚州任职时,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针对抚河正道淤塞,支港横溢,淹没农田的现状,带领民众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建起一条石砌长坝,从而解除了水患,并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并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公元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颜真卿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后来,叛军趁朝廷调兵之际进攻,颜杲卿父子被贼兵围困,但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
颜真卿悲愤交加,他拿起一管微凸之笔,尽情挥洒心中之痛,完成了著名的《祭侄文稿》,从此,天下第二行书诞生了。元代张敬晏题跋云:“以为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公元783年,宰相卢杞上书皇帝让颜真卿去给叛将李希烈送圣旨。此时的颜真卿已是74岁高龄,他明明知道这是借刀杀人除掉他,但却一口答应,甘愿赴死。颜真卿是颜之推的后代,颜氏后人都遵循祖辈教诲,出了不少忠勇之士。
书归正转,这样一个秉性正直、笃实纯厚的颜刺史怎么会为一个嫌贫爱富的妇女提供如此便利呢?颜真卿随后的评判公文解开了谜底:“杨志坚很早就钻研儒学,作诗也有名声,心里虽然盼望科举高中,但自身却没有享受到一点俸禄。他愚昧的妻子看他始终没有考中功名,竟然不想再和他一起生活下去,不愿意象冀缺的妻子,帮助丈夫成就事业;只想学朱买臣的女人,讨厌并抛弃自己的丈夫。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了道德教化,如果不给以惩罚警诫,怎么能制止这类轻浮的行为呢?妇人应当打二十板子,任凭她去改嫁。杨志坚秀才,资助他粮食布匹让他在军中暂时担任个职务”。四面八方的人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心悦诚服的。从此江表一带的女人,没有敢随便抛弃丈夫的。
(作者单位:莒县广播电视台)
新闻推荐
社区民警李春妮的微信名叫木槿花。木槿花素有沙漠玫瑰的美称,适应性强,而且极易生长。名如其人,从警11年来,从户籍民警到社区...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