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 凤香酿造:用心坚守三千年 西凤酒厂集团传承品质、守正创新,品牌价值已超千亿

新京报 2019-08-30 00:53 大字

西凤酒厂区。 A特24-A特25版图/资料图片 科研为发展注入动能。

“所有的老名酒,都是历经岁月、不断创新才打磨出的一块块光彩熠熠的品牌。老名酒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金饭碗’,既需要传承,需要创新,更需要不断追求更高的品质。”西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股份公司董事长张正直言。

作为凤香型白酒鼻祖,西凤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前身是明代著名的酿酒作坊“昌顺振”,其制曲方法、暗窖发酵工艺和酒海储存方法传承至今。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工匠之艺,成为西凤酒在白酒市场屹立不倒的基石,如今的西凤酒品牌价值已超千亿。

近年来,西凤酒坚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坚持传统工艺,坚守酿艺匠心,持续深化凤香机理的研究应用,深入推进以健康和体验为核心的技术变革,不断给凤香品质注入匠心新内涵。

制曲人:38年200多本笔记写满参数值

曲乃酒之骨,是白酒生产的糖化剂和发酵剂,能赋予白酒浓郁的曲香味。西凤酒制曲工艺的历史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礼》,一直保留至今。西凤酒的酒曲属于大曲,成分包括大麦、小麦和豌豆,按一定比例粉碎混合后入房培养发酵而成。

在西凤酒酒曲机制成型工序中,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四角饱满、六面光滑、薄厚一致、水分均匀的砖型曲胚码得整整齐齐,装上运曲车。下一步,这些刚成型好的曲胚将被送入培菌房发酵培养。

在西凤酒酒曲培菌房,工作人员会喷洒菌种。原来,送进培菌房的曲胚经过30天左右的微生物培养后,曲胚粮食发热升温,会产生酵母菌、霉菌等菌类,这些菌类被西凤人称为“微生物”。

李宗信是制曲班班长,今年58岁的他已经在曲房工作了38年,用他的话来说,和微生物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早晨不到8时,太阳已经带来了温度的变化。李宗信来到了一间培菌房,这批酒曲的培育已到了关键的第16天,整个曲房的温度已高达48℃,像个蒸笼。

“曲胚的上下温差太大,必须马上翻曲!”李宗信只是用手摸了摸曲砖堆的最上层和最下层,感受出温度之差后立即下达命令。这时候,4名翻曲工人立刻分工协作,将下层的曲砖与上层有序调换。

一间曲房的曲胚是4800块,每一块曲胚的重量可达5斤左右。共计约1.2吨的曲胚要在40分钟内翻倒完成。这个任务要在室温高达48℃、湿度80%的曲房里完成,难度可想而知。实际上,一个月左右的培菌期内,翻曲工要徒手将整个培菌房内的曲胚翻倒九或十次。“这是为了让酒曲均匀成熟,人力干预微生物的自发培育环境,制作方法都是三千年口口相传下来的。”李宗信介绍。

实际上,制曲之技艺,并不是单靠口传可教的,一名成熟的曲技师至少需要20年的磨炼。1981年,李宗信进厂成为一名翻曲工人,翻曲3年后,他才得来向师父学做曲的机会。当时有些不善言辞的李宗信不太懂得如何请教师父,就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做笔记。“今天的天气,室外的温度和湿度,曲房的温度和湿度,每块曲胚的表象如何……”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记录在册,这样的本子38年累计起来已有200多本,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参数值,成就了一位制曲工匠。

在李宗信看来,这些微生物的培育过程就跟照顾婴儿一样,“热不得,冷不得,干不得,湿不得”,需要24小时的看护。酒曲做得好不好,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发酵力。发酵力达到0.7为合格,0.9至1.0则为优秀,而李宗信培育的酒曲最高的发酵力达到1.2。

发酵力从1.0提高到1.2,0.2的数值之差,是背后的钻研和付出无愧为“匠心之力”。李宗信是高中毕业,但制曲的理论知识一点都不含糊,同事称呼他是“制曲界的科学家”。

当然,这份工作也难免招来一些“不理解”。下班坐公交车,旁边的乘客总是会捏着鼻子;回到家后,女儿也常说,“爸,赶紧去洗洗,臭烘烘的。”说到这,李宗信会沉默许久后,抬起头说,“干了38年了,舍不得,离不开。”

其实,像李宗信这样的制曲工匠,在西凤酒厂有许许多多,他们干着看似平凡的工作,通过钻研和刻苦的工匠精神取得了不平凡的成果,让西凤酒三千多年的制曲工艺和文化传承下来。

酿酒师:守正创新练就绝活儿

西凤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大麦、小麦、豌豆制曲,配以天赋甘美的柳林井水,采用中高温培曲,土暗窖发酵,续?混蒸混烧而得的新酒,需酒海贮存3年,经自然老熟后精心勾兑而成。在制酒行业人眼里,从一粒粒高粱到一杯酒的过程,酿酒师起的是大梁作用。

西凤酒酿酒师的团队里,有许多“奇人异士”。“眼观其色,鼻闻其香,口尝其味,手触其温”,只需一个动作,就能判断酒醅的好坏和酒精度。这些好像小说或者电视里的情节,对西凤酿酒师来说,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的技艺。

在西凤的一个酿酒车间里,有几百个整齐划一的土暗窖,深3米、长2.8米、宽1.5米。高粱、酒曲等原料配料混合后被放置在暗窖里,经过28天的发酵后,酒醅初步形成。酒醅的好坏,是考验酿酒师技艺的重要环节之一。

王群利进厂时只有25岁,经过4年的学习和培养,他从学徒变身为一名制酒师。31年的制酒生涯,让他有了一手绝活儿。每一窖酒醅出窖前,他都要捏一捏,看一看,闻一闻。靠看似简单的几个动作,王群利就能判断出酒醅发酵的好坏。

“我师父最厉害的地方,是能通过酒醅判断出成酒的出酒率,特别准!有些人十年二十年都练不出这技能。”徒弟小李直言对师父王群利的佩服。他说,师父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师,不是简单重复坚持十年二十年就能成就的,不仅需要守正,也要创新。

有一次的意外到现在王群利都记忆犹新。那是在2004年,王群利上岗制酒师的第12年,一批经过28天发酵的酒醅出窖后竟“不尽如人意”,出酒率不到38%,差一点就不合格。对一直严于律己的王群利来说,基本合格就是“失误”。

原材料、配料和操作方法都一样,为什么结果会差强人意?王群利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出在哪儿呢?原来,酒醅的发酵不是简单把原料、配料、水等按比例混搅放置暗窖即可,每一个车间的暗窖,都有各自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也就是说,暗窖都有自己的脾性,酒醅的很多参数值不是通用的,酿酒师要对症下招。”王群利说,工匠之艺在于不断重复后达到精准的境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守正的前提下不断改革和创新。

酿酒传统工艺中,对酒精度的判断有一个招数叫“看花摘酒”。“酒花”是酒液由馏酒管流出,在盛酒器中激起的泡沫;“看花”是指看酒花,通过酒花的形状和大小来判断原浆酒的酒精度。二十年磨一剑,酿酒师胡建勤就练出了“看花摘酒”的绝招。“通过酒花来判断酒精含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仅需要积累和勤奋,还需要天赋。”在胡建勤看来,酿酒需要匠心,人尽心,物必华。

除了火眼金睛的王群利、看酒摘花的胡建勤之外,还有闻香识酒的曹红运、品酒识度的王胜利……904制酒车间仅是西凤酒厂制酒车间的一部分,却藏龙卧虎、独具匠心。他们历经岁月磨炼,练就一颗七窍玲珑的匠心。西凤人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才换来西凤酒高品质的传承。

酒海传承人:独特储存让原浆酒“会呼吸”

在中国名酒中,西凤酒采用独一无二的“酒海”储存方式。据新编《凤翔县志》记载,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制作的酒海最佳。酒海是历代酒作坊储存和运输酒的最佳容器。西凤酒海从宋代使用到现在,是世界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容量最大的储酒容器。

“酒海”是直径2米至2.5米左右的柱体容器,用秦岭深山无污染的荆条编织外壳,采用鸡蛋清、血料、生石灰等作为生物黏合剂,内壁用白麻布、麻苟纸手工裱糊近百余层,才使其密实无缝隙。

在酒海的制作过程中,所有工序必须按部就班,裱糊和涂封必须做到密实无隙。因此,每一个酒海的完成,都需精工细琢,要耗去酒海制作者一年的时间。容量稍大或者更大的“酒海”,则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西凤“酒海”诞生后,在八百年的储酒技艺延传中,西凤人逐渐摸索出了“立春封坛、立夏开坛、秋分立窖、立冬缮海”的酒海最佳使用方法。俗话说,酒是陈的香。西凤酒海最神奇之处在于“会呼吸”。酒海中储藏的原浆酒通过“呼吸”,完成去除杂质的过程,促进酒老熟。

赵均劳是西凤酒厂非物质文化酒海制作传承人。1992年,他成为酒海制作的学徒,那时的他每天只会用刷子在麻苟纸上刷黏合剂。别看简单的刷纸动作,真正掌握窍门也得刷个两三年。“用劲大了,纸就刷破了,用劲小了,纸又刷不透。那时候师父说,只有等手刷出了泡、刷出了茧,才算功夫到家了。”赵均劳回忆道。

在酒海的制作间,赵均劳有一把存放的“扫帚”,这把扫帚不是用来扫地的,而是他用来检验酒海内层糊纸是否过关的一个“秘密武器”。他也练成了一个“顺风耳”的特技,用扫帚扫一下糊纸,声音沙沙响,说明其中还有空气,黏合度不足;如果声音感觉比较密实,则说明制作比较优良。

“干一行,爱一行。”在这个行业坚守了28年的赵均劳已是工匠级的大师了。如今,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也子从父业,从刷纸学起,将西凤酒独一无二的储存方式和工匠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西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股份公司董事长张正表示:“名酒之名,名在品质、名在匠心。几千年来,一代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西凤工匠们坚守初心追求,择一事、终一生,薪火相传千年酿制技艺,守匠心、甘奉献,诚心恪守‘历百代而作珍’的金牌品质。未来,西凤酒将继续传承工匠精神,强化产品质量,优化品牌结构,创新品牌传播,迈步百亿征程,全力打造文化西凤、时尚西凤、国际西凤,彰显中国品牌的力量。”

匠心记忆

1876年

西凤酒在南洋赛酒会上荣获二等奖,蜚声海外。

1915年

西凤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

1952年

西凤酒在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名酒。

1956年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陕西省西凤酒厂在宝鸡创建。

1992年

西凤酒在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并获首届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金奖。

1999年

改制为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

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西凤酒”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6年

西凤酒成为首批国家酒类质量等级认证优级产品。

2007年

西凤酒酿制技艺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

西凤酒获评建国60周年华樽杯中国十大白酒品牌。

2015年

西凤酒获“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6年

西凤酒获华樽杯中国十大最具工匠精神品牌。

2018年

西凤酒品牌价值为1020.32亿元,位列中国白酒第四名。

西凤酒蝉联“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食品饮料百强企业”。

西凤酒获“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企业文化四十标杆单位”。

A特24-A特25版/新京报记者欧阳晓娟

新闻推荐

甘洒青春育果红 记凤翔县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魏生强

从凤翔县建成全国最大“矮化”苹果种植基地、“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现代苹果产业30强县”“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