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民艺之花在时尚的风里绽放

宝鸡日报 2019-07-19 08:55 大字

?在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星看来,民间工艺品迎来了新的春天。

?印着社火脸谱的亚麻手包

?张星向学员传授马勺脸谱绘制技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邰立平制作木版年画。

?一次收到3000个马勺脸谱的订单,让张星的工作室摆满了制作中的马勺。

?多年来,凤翔木版年画在邰立平夫妇的坚守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亭亭静荷之中,一队身着剪纸服装的模特袅袅婷婷地走来,仿佛荷塘里开出的绚丽彩荷——前不久,眉县千亩荷塘一场别开生面的剪纸服装秀,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拍照,当剪纸这种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时装秀相结合,就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宝鸡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古朴淳厚、乡风浓郁的木版年画、彩绘泥塑、草编、皮影、社火脸谱、西秦刺绣等数不胜数,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品灿若星河,始终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中华文明的奇光异彩,在世纪新风的吹拂下,非遗项目在西府大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根植沃土“非遗”花开

在纷繁的文化现象之下,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浸润着历史的气息、深植于泥土之中的传统文化。

今年端午节前夕,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多功能教室里,300多名师生在这里聆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邰立平的精彩演讲。从木版年画的传承历史、风格特点到制作程序,邰立平娓娓道来,现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演讲结束后,67岁的邰立平还亲手示范,指导师生体验刻版和印刷的过程。

“这些年,每年到高校这样授课有20多场,每次气氛都是这么热烈,让我感受到民间工艺的希望。”邰立平深有感触地说。邰立平家世代从事年画刻印、销售,世兴画局名震西北五省区;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胶印年画的兴起,木版年画迅速衰落;直到2005年,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自支撑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技艺几十年的邰立平终于迎来了春天。他先后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受邀到全国各地参加展会、表演,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八大美院、岭南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慕名前来的参观者更是一拨接着一拨。

作为宝鸡市第一批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星带着他的马勺脸谱多次走出国门,蜚声海内外。在全国各地的非遗展上,社火脸谱也被当作艺术精品争相收藏。张星说,尽管从事马勺脸谱制作已近20年,这一两年,他明显感受到民间工艺的市场愈加繁荣。去年8月,张星受邀为北京一家文创大会制作了3000件马勺脸谱。“当时,近千平方米的院子,同时摆放正在制作的600多个马勺,路过的人都被这壮观的场面震撼了!”张星说,经过数十位民间艺人两个月的制作,才得以如期完工。

西秦刺绣造型夸张、构思奇巧、色彩鲜明、寓意含蓄,是民族民间文化园地里的奇葩。2018年,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宝鸡市非遗助力扶贫培训把目标聚焦西秦刺绣技艺,刺绣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林转、李玲娟为100多名妇女传授刺绣针法和绣品设计技能,让更多的妇女用绣花针绣出传统文化的美。

根脉不失匠心不改

西府民间艺术品来自于黄土地的滋养,更来自于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坚守。在工业化和市场化大潮中,无数的民间艺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技艺和方式,做民间艺术的“守门人”。

在木版年画传承人邰立平的工作室里,有一个边长60厘米的小方桌,40年来,邰立平每天就坐在这张桌子前,用宽厚、粗粝的双手坚持刻版、制作,还恢复了416套、3000多块传统木版年画的刻版。对于年近古稀的邰立平来说,工艺美术品来自于民间、根植于泥土、出品于双手,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根与本。

位于渭北台塬的陈仓区周原镇张谢村,是马勺脸谱传承人张星的故乡。在名目众多的展会、文化交流之后,张星依旧回归故乡、远离喧嚣,在大槐树下的老院子里,坚守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信仰。他说,这些年他自己出资,历时十余年,搜集整理了800多种社火脸谱,而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基于“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脸谱。“传统的手工艺品之所以历久弥新,就是因为人们能从中品味出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醇浓韵味,是人们寻根求源的好去处。”张星说,无论外界有多大的诱惑,他都会坚守着民间艺术的底线。在他看来,民间艺术存活在民间艺人的手中,如果民间艺人随波逐流,民间艺术也就失去了根和魂。

小小的民间艺术品,连接着历史与未来。民间艺人在以一颗匠心创造艺术的同时,也以责任心努力把历史交给未来。凤翔泥塑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创作的“凤尾鸡”“旺财狗”连续两年亮相央视春晚,他创办的凤翔泥塑传习所——“西府民俗艺术博览园”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多万人次,每年举办泥塑等手工艺技能知识培训班300多场次,为12000多名实习学生传授传统手工技艺和有关知识,是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全国30多所高校挂牌定点的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在传习所研习之外,非遗和高校的结合也为传统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2018年,“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在宝鸡文理学院挂牌成立,其中,下设的“非遗传习工作坊”和“文创设计开发研究室”,一年多来,已先后邀请省内多位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传统技艺的传习培训,传播非遗文化,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非遗传承人。

百艺俱兴古韵新彩

“宝鸡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必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追求的契合点,真正让宝鸡的旅游‘热\’起来、文化‘火\’起来、文物‘活\’起来。”传统文化怎么发展,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宝鸡市以“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创建为契机,实施特色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开发了一批具有民俗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达到111项,其中包括省级项目57项、国家级项目5项;命名了21个非遗项目传习所,申报建成1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7个省级示范基地。从凤翔彩绘泥塑、木版年画,到千阳刺绣、精怪剪纸,陇县社火,民间美术工艺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宝鸡这块文化热土上。

此外,宝鸡市积极推进重大非遗工程建设,鼓励支持开展非遗传习活动,推进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设,探索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路子,加快非遗项目商品化转化,延伸产业链,不断守望文化的乡愁记忆。通过近一年的反复试验,把汽车喷漆工艺运用到马勺脸谱的表面处理,尽管使每个成本增加了近10元,但光洁度、亮度、保存时间则上升了一个新台阶,这是张星在保持社火脸谱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所做的创新;经过20多年学习和研究、300多次试验和实验,研制成功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摔不烂胡氏泥塑生产工艺”,解决了泥塑易破碎运输难的问题,这是胡新明对于凤翔泥塑所做的“革命”;尝试着把社火脸谱搬上衬衣、T恤、茶杯、手提袋,通过新的表现形式让社火脸谱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是社火脸谱绘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亚兵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宝鸡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宝鸡市正在积极探索“非遗”与教育、“非遗”与现代舞台艺术、“非遗”与民俗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传承和发展并重、保护与开发共赢的发展思路,让曾经承天地之恩泽、得千渭之浸润的宝鸡,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华丽转身。

新闻推荐

扶贫故事 凤翔村干部帮扶贫困户建新房

  本报讯(记者李喜林通讯员陈伟)“村干部帮了大忙了,要不然我还住在帐篷里”看着新建的三间明亮的砖瓦平房56...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