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盛开非遗之花

宝鸡日报 2019-03-01 10:10 大字

?千阳精怪剪纸传承人徐有姐为师生展示剪纸技艺

?邰立平为宝鸡市大学生讲授木版年画

?宝鸡市大学生设计的非遗文创产品

?宝鸡市学生学习非遗文化

?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的宝鸡文创产品

今年1月,北京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出台《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护航北京非遗保护。其中,该条例为非遗进校园提供了法律支持。不久前,“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在宝鸡文理学院挂牌成立,研究内容为陕西非遗,下设两个研究机构——“非遗传习工作坊”和“文创设计开发研究室”。此后,陕西非遗艺人将频频进入宝鸡市大学讲学传艺,更多艺术类大学生也将围绕非遗展开文创产品设计。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为何会扎根宝鸡文理学院?它将为宝鸡非遗保护发展提供哪些新动力?宝鸡市非遗文化与文创设计开发如何更好地结合?带着这些问题,不妨听听宝鸡市非遗传人、大学生、高校学者、民间艺术爱好者的声音。

 建研究平台助力非遗传承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在学校成立,这意味着我接触宝鸡非遗的机会更多了。”

——宝鸡文理学院在读研究生武亚兰

今年24岁的武亚兰是西安人,在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读本科期间,受“民间美术”课程的引导,以及学校“关陇民间美术研究所”各项活动的吸引,喜爱上了宝鸡民间美术,跟随宝鸡市非遗传人学习泥塑、木版年画等制作技艺。去年,她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登上黑龙江电视台《一起传承吧》栏目,展示凤翔泥塑制作方法。武亚兰说:“学校非遗文化氛围浓厚,不少同学的毕业论文、文创设计都与宝鸡非遗有关,我们对宝鸡的年画、泥塑、脸谱等都不陌生。”

宝鸡市大学生对宝鸡非遗文化的喜爱、学习与开发,源自近年来宝鸡文理学院在非遗文化研究、教学、创作上的持续发力。该校非遗研究成果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论文《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获第十一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专著《乡野藏遗珍——宝鸡地区民间壁画的调查研究》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研究项目成果、设计作品《传统的再造——宝鸡市翟家坡村民俗养老院设计方案》入选全国艺术环境设计大展……每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大多半是围绕民间美术的研究。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扎根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是有原因的。挖掘、研究民间非遗,是件费人费时费力、见效缓慢的事儿,但他们却在这条路上走了数十年。上世纪90年代,该校老师开始进行民间考察、非遗资料收集等工作。2006年,美术学院将“民间美术”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探索非遗课程建设,在包装设计、图案设计、插画设计等课程中融入非遗文化。2011年,“关陇民间美术研究所”成立,科研成果如泉水汩汩涌现,师生足迹遍及宝鸡乡野,非遗主题的展览、交流、研究活动多次现身校园。三年前,宝鸡市非遗传人受邀走进高校课堂,开始为大学生传艺授课。基于丰硕的非遗研究成果和人才储备,两个月前,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应运而生,省非遗保护研究专家修建桥,省国学研究会副主席常智奇,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汪天稳等诸多名家加入其中。

谈起建立这一平台的初衷,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宝强说:“多年来,我们对宝鸡地区非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使美术学院办学亮点凸显。建立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正是为延续这一特色,使学科发展和地方非遗文化传承紧密结合,促进非遗理论研究,传播非遗文化,培养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寇玉强说:“这是一个新的多方联动的研究平台,原来大多非遗传承保护中心都设在各级艺术馆(文化馆),仅仅靠地方文化专业人员的力量非常有限,这次高校把政府官员、专家教授、民间艺人等各方人士联动组合起来的方式很好,定能对非遗发展保护产生裨益。”

邀非遗传人从乡间走上讲台

“下课了,学生舍不得走,还在印年画,课时不自觉就延长了,这场景让我很欣慰。”

——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

年轻人对民间非遗文化不感兴趣吗?不尽然。非遗进校园这条路径,使更多的年轻人认识、了解、喜爱上了非遗,尤其是高校艺术专业青年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学习热情更丰沛,文创设计更新颖,也让非遗传人看到了传承的希望。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下设的非遗传习工作坊将加大、深化非遗传人进校园的脚步。王宝强介绍,我们将借助非遗传习工作坊,诚挚聘请陕西非遗传人来校,开展非遗传统技艺的传习培训,培养传承人。

“非遗和高校合作是一条好路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陕西凤翔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坦言。2016年,邰立平木版年画在宝鸡文理学院展出,大学生观展热情高涨。此后至今,邰立平受邀在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院任兼职教授,给大学生讲授凤翔木版年画的历史、制作方法、审美特色等。仅去年,他为8个班、数百名大学生讲述、传习木版年画。一节非遗课2个小时,几乎每节课都会不自觉延长,看着学生们热情满满地动手刻版、填色、印画,邰立平心头滋味酸甜交杂。凤翔木版年画从南肖里村百余户乡亲生产,到胶印年画出现后的清冷寂静,再到如今的制作者寥寥、传人稀少,一门好手艺就此走向凄清,令邰立平伤感。邰立平在坚持制作精品外,也曾耗费精力在民间教习手艺、培养制作者,可惜成效不大。原因在于许多人并非出于喜爱来学习非遗手艺,且美术基础薄弱,学习耐力不够持久,导致想学者众、学成者少的现象。当看到艺术学科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热忱,邰立平心生欣慰,他说:“这些学生对宝鸡非遗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比我想象中要高得多。他们思维灵活,有想法,也具备专业基础,或许,新一代的非遗传人就是从这些孩子们中间成长起来的。我觉得可以从中找几个重点苗子加以培养,做好‘非遗传人’的人才储备。”

寇玉强认为,打通非遗保护从民间向高校传递的有效途径很有必要,这可以使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和校园艺术教育实现合理对接。目前,美术学院已在博文楼设置教室,用以邀请泥塑、年画、马勺脸谱、剪纸、刺绣等非遗项目的各级传承人,前来为学生传习非遗技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宝鸡乃至陕西非遗,传播非遗文化。

让非遗基因变成宝鸡文创的素材库

“借助文创设计开发研究室,鼓励非遗传人、文化工作者、学校师生等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让非遗活在当代生活中。”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宝强

“非遗+文创”是目前我国诸多非遗都在走的一条路,如何使非遗与当下生活紧密相连,许多非遗研究学者、非遗传人都在思考。正如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所呼吁:非遗不是原封不动的固态保存,要融入生活,创新发展,只有被公众所认识、消费、欣赏,重建中国式美学意境,才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最佳方式。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下设有文创设计开发研究室,王宝强说:“它的作用就是发挥美术与设计专业人才资源优势,把非遗文化资源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研究,催生更多更好的非遗文创产品。”

以校园非遗文创为例,这些年,美术学院将非遗文化引入包装设计、图案设计、插画设计、服装设计、民间测绘等课程,对大学生的艺术设计进行非遗主题引导。潜移默化之下,产生了一批文创产品。比如宝鸡市大学生与艺人共同商讨改进,生产出的刺绣产品包装获得艺人和购买者的肯定。连续两年,该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服装设计秀,都是围绕宝鸡非遗元素展开,凤翔泥塑、木版年画、西秦刺绣、精怪剪纸等民间美术图案出现在模特服装上,服装秀时尚大气,广受好评。此外,大学生还将非遗文化与实用物品相结合,设计了带有社火脸谱等元素的餐具、手机壳、礼盒等,细观这些文创产品,虽有青涩之感,但流露出浓浓的非遗情怀。

以往,武亚兰觉得红绿搭配很难出彩,但看到凤翔泥塑身上的红绿色彩,不但不难看反而很精妙,这给她设计作品带来了灵感。武亚兰说:“许多北京、上海甚至国外的人都专程赶到宝鸡来看非遗产品,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学到,资源得天独厚,学习非遗文化,能给所学专业带来很多启发。不断钻研其中,乐趣多多。”

宝鸡市非遗文化爱好者王可涵在2019年宝鸡市文化产业高峰论坛的文创精品展上,看到了宝鸡市许多文创产品。她说:“宝鸡非遗文创产品已经开始朝活泼、有趣的方向发展,时尚感彰显,能让人感受到制作者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很多产品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逐步接近年轻人的审美兴趣。”

我们相信,在宝鸡市文化工作者、非遗传人、研究学者、民间艺人、校园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借助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研究中心等平台,家乡非遗将以更好的面貌传承发展下去。

新闻推荐

凤翔田家庄派出所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记者邓锦龙董宁宁通讯员豆海儒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凤翔县田家庄派出所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积极落实...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