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向纵深发展 现有职业农民12.58万人

陕西日报 2018-08-05 06:3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王向华 见习记者 赵莎莎)记者8月1日获悉,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近期就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经营整体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结果显示,截至今年5月,陕西省系统化教育培训职业农民达12.58万人。其中,生产经营型占60%,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各占20%。全省持证职业农民达49493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877人、中级5207人、初级43409人,实现了全省主导特色产业的全覆盖。全省市级职业农民协会有3个、县级协会有20余个,吸纳会员1万余名。

全省各地农广校等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主要力量,覆盖率达到76.7%;农业合作社等组织的培训占48.9%;村委会组织的培训占20.0%;工厂、高校等组织的培训占5.5%。职业农民一年内参加有关农业经营、技术或管理方面培训超过3次的占64.4%。经过培训,42.2%的人掌握了3种以上新型农业科技手段。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涌现出凤翔“最美猪倌”、长安“种粮大户”和“全国十佳农民”等一批先进典型,为振兴陕西省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出重要贡献。

为了解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对相关扶持政策知晓率及其经营现状,陕西调查总队在长安、凤翔、富平、汉滨、佳县和杨凌示范区等地选取了90位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90位职业农民中,有86.7%的职业农民表示了解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政策;有71.1%的职业农民表示享受到扶持政策。其中,产业扶持政策覆盖面最广,覆盖率达41.1%;其次是科技扶持政策,覆盖率为31.1%。调查显示,男性仍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成员,占比为74.4%。其中,40岁至59岁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占比为71.1%。

调查发现,种养业生产经营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就业方式。据调查,多数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从事单一的生产经营,而是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占比达95.6%。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占比达78.9%,从事养殖业的占比达16.7%。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比明显高于全省整体水平。与此同时,家庭经营收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收入渠道。从收入水平看,90位受访者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为24878元,是2017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5元的2.4倍,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新闻推荐

凤翔: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记者李喜林通讯员李志红)7月27日,凤翔县藏龙山景区千亩葵花盛开,金色的花朵铺满田野,蔚为壮观。当天,藏龙山景区首届葵...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