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海之南】美舍河:“断臂求生”换得美景来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4-09 06:07 大字

   

桐花、玉蕊、水黄皮、银叶树、秋茄;美人蕉、苍蒲、再力花、睡莲; 虫儿唧唧,蛙鸣阵阵……步入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令人流连忘返。

过去的美舍河,可不是这个模样。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地方的生活污水直排美舍河,河水自净能力不断减弱,曾经的清水河变成了污水沟,内源污染突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口就不断治理美舍河的污染问题,不断治理、不断反复,污染总是难以除根。

“污染在河里,问题在岸上。”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曾卫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美舍河治理中的“病症”。

2017年,海口再次打响美舍河“治污战”。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海口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多元系统水环境提升战略。

为了对症下药,美舍河“治污战”的第一枪就打在控源截污上。为了弄清楚美舍河上究竟有多少个排水口,海口市市政管理局、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海口市环境监测站等单位联合对美舍河沿岸216.8公里管网的每个排水口逐一进行排查。

结果发现,美舍河沿岸排水口共计339个,其中排污口130个,雨水口209个,每日排放污水约8万吨。

这么多的排污口不停排污,美舍河如何实现水清沙幼?

海口市相关部门一方面对排污口进行截污,另一方面对私排污水的行为进行严惩。当地启动全天候排查污染源机制,发现企业存在偷排行为第一次将处罚10万元,第二次顶格处罚50万元。

同时,海口建立了市、区、乡镇、街道四级河长制,任务层层分解、治水落实到人。四级河长制给美舍河治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成效。

所有参与治污项目的企业,相关部门都与之签订了15年的运营合同,有任何问题随时找这些企业解决,防止“人走茶凉”的半拉子工程出现。

在治污过程中,美舍河还创下了多个第一。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的特有物种,它们生长在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地。而美舍河在治理过程中,首次实现了在城市内河中种植红树林,开创全国先河。

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还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八级人工梯田湿地。这八级梯田湿地,每一级有8米高的过滤层。梯田里种植了美人蕉、苍蒲、再力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有效去除氮、磷、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质,每天可处理5000吨生活污水,出水指标达到一级A,处理后的尾水作为美舍河沿线绿地浇灌的再生水使用。

经过不懈的努力,美舍河重现了“水清、岸绿、白鹭飞”的昔日美景,海口也用好生态留住了这个时代的“乡愁”。“小时候,美舍河就是我们的天堂,河水干净,环境也好。后来排污管道越来越多,河水也变脏了,鸟儿越来越少。现如今,不光是白鹭回来了,连棕背伯劳这样的鸟儿都回来了。”一直居住在美舍河旁的符女士说。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海南发展最大的本钱,这已成海南人的共识。海南省制定了《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等法规体系,将生态保护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划定省级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域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33.5%,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占近岸海域面积的35.1%,自然岸线保有率达60%以上。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海南正逐步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沙向东调研违法建设治理工作

□本报记者孔令海本报讯3月31日,区委书记沙向东在副区长刘冀中及各镇、街道、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陪同下,专题调研我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沙向东一行先后来到大毛巾西宿舍区、农行...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