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陈村镇料地村:小笤帚做成大产业 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宝鸡日报 2018-03-09 17:45 大字

本报讯脱贫还要靠技术,老手艺也能走出致富路。这话用在凤翔县陈村镇料地村村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3月 8日,记者在该村看到,许多村民在家用高粱秆扎笤帚,他们不光技术好,而且还靠着这门手艺走上了致富路。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该村 6组脱贫户周孝贤家,只见他坐在一堆高粱秆旁边,用力一蹬脚底的工具,箍在笤帚把上的绳圈随之缩紧。随后,周孝贤熟练地在绳头打了两个结,用刀割断绳子,又开始箍下一个绳圈。“一把笤帚要箍二三十个绳圈,这样扎的笤帚才结实。”老周自豪地说,宝鸡市场上用高粱秆做的笤帚,大多出自料地村,去年他家仅靠这门手艺就净赚 2万元,而且还不算全家 9口人全年的开销。

在料地村,像周孝贤一样有扎笤帚手艺的人不少,靠这手艺致富的人更多。据了解,料地村共有 1867户,其中贫困户112户,而去年依托扎笤帚脱贫的达 80%。村党支部书记周长瑜告诉记者,这门手艺是老几辈人流传下来的,在村上人人都是行家。但以前不少人因为没有资金、没有销路,手中有技术也挣不到钱。现在不一样了,几年前,村上成立了笤帚加工专业合作社,帮助这些有技术有想法的村民致富,没有资金合作社给垫,没有销路合作社给找。所以,如今像周孝贤一样扎笤帚的大户增多了,脱掉“穷帽”的人也增多了。

采访中,周孝贤给记者算了笔账,一把笤帚卖 10元左右,他一个月能扎 1000把,纯收入4000元不成问题。“最让人省心的就是合作社帮咱买原料,还帮咱卖成品,这相当于坐在家里收钱哩!”说着话,周孝贤和旁边的几位村民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本报记者弓旭东石宝军

新闻推荐

翻越防护网 高速路边摘苜蓿 交警队一天出动8名警力、2辆警车沿途劝导周边村民

3月6日一天,交警劝导在高速路沿线摘苜蓿的村民18人次华商报讯(记者张超)近期春雨过后天气转暖,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的苜蓿长势旺盛,吸引不少人不顾危险,翻越防护网到高速沿线绿化带采摘。令宝鸡市公安局...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