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西舍乡情浓 蟆颐仙山游人众 苏东坡笔下的眉州新年 ■本报记者 刘寅 李幸 文/图

眉山日报 2018-02-25 05:38 大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资料图片)蟆颐仙山。

核心提示

1062年,苏轼上任凤翔签判,这也是他生平初次独身在外,与弟弟苏辙分隔两地。是年新春,兄弟互通诗信,念及老家的年俗,以寄托一份思念之情。便从这些诗信中,我们得以一窥北宋眉州过年时的情形。

在聊东坡先生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宋代的新年。

据《文昌杂录》记载:“祠部休假,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庆节、上元节同。”祠部属礼部,掌管祭祀等事宜,依一年中的节气制定假期。可见与今日一样,在宋代,新年也有七天长假。略有不同的是,天庆节(即正月初三)与上元节(即元宵节),各自还有七天长假,可见宋代的正月,几乎全在放假,读者们有没有一点羡慕呢?

古代官方制定的假期,大多针对官员,而民间的新年活动其跨度则更长。

腊月伊始,各地的集市便热闹起来。人们纷纷开始置办年货,包括各类腊肉、年历、桃符、屠苏、大小门神等。贫穷人家无力购年货,便装扮成钟馗、钟小妹等形象,沿街敲锣打鼓,替人驱邪,同时也乞些钱物。至腊月初八,喝上一碗腊八粥;腊月二十四,祭祀灶神;而后便打扫门庭,迎接新春。总而言之,整个新年的氛围,自腊月便已展开,持续到元宵节后,热闹非凡。

关于除夕与元日,庆祝活动繁多,我们便不再赘言了,谨以一首诗作来呈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元日》,是宋代名相王安石的杰作,家喻户晓,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完整的新春画面。

1063年的新春,苏轼独在陕西凤翔,与身在汴京的苏辙互通诗信,共忆眉州老家,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北宋眉州的新年盛况。苏轼在诗信中言:“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

馈岁

馈岁,即临近除夕那几天,亲戚邻居之间相互赠礼,通常会赠送一些生活用品,如酒肉、衣物等,作为家用或祭祀。

礼品无定规,视自家情况而定。“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即富人会赠送锦鲤、笼兔、锦绣等贵重物品,而穷人家也会竭其所能,做些米面糕饼。总之不可失了礼,苏辙言:“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可见除夕之前,眉州城中家家户户如同蚂蚁一样,搬着东西左进右出,宁愿自家过得紧一些,也要备齐赠礼,以免让人笑话。

所谓“礼轻情意重”,在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中,这份人情极为重要。唯有亲戚乡邻团结和睦,一年中的农事才有丰收的把握。所以“馈岁”在古代有其非常现实的意义,也造就了我国千百年来人情社会的大环境。

别岁

别岁,大抵等同于我们今日的年夜饭。亲朋好友们围聚,凑一桌好酒好肉,辞别过去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苏轼在《别岁》中言:“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其悲凉的氛围,与新年的喜悦形成反差。也无怪,苏轼当时独身在外,念及老家眉州的点点滴滴,有些落寞也可以理解。

守岁

守岁,即除夕那日,一家人围炉而坐,通夜不眠,以待新年到来。“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这情形,苏轼记忆深刻,可见他童年时也是这么过来的。

守岁的寓意,在于珍惜光阴,留恋逝去的岁月,对新的一年寄以美好的愿望。“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在这首《守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读到这层含义。

踏青

忙完了年事,古人也会找个地方好好放松一下。在眉山,每年正月初七,全城百姓几乎倾巢而出,往城东蟆颐山踏青。这情形,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旧延续着,相信许多老眉山人对此都有记忆。当然如今的出行半径大多了,人们的春节游,也从蟆颐山变成了大江南北。

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

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苏轼在这首《和子由踏青》中详细回忆了眉州老家的新年盛况:人们厌倦了四方的城墙,大清早便出门踏青。一路上歌舞喧嚣,遍地皆散落着野餐用的箪瓢,引来乌鸢捡食,全然不避行人。山上人头攒动,山下江水滔滔,游人们且歌且乐,少女们临江展舞,此情此景恰似狂欢节。

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

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

少年苏轼拉着一帮弟兄东走西看,偶遇一个拦路兜售神符的道士。这道士嚷嚷着:“买我的符,能保你家蚕茧如罐子那么大!能保你家的羊像獐子那么肥!”路人并不一定信,然而图个吉利,依旧买了符。苏轼下山时又见到这道士,他卖符得的钱全拿去买了酒,醉醺醺地倒在路边嚷嚷:“我的符灵验,我的符灵验啊……”

道士被苏轼戏谑了一番,然而无伤大雅。念及老家的点点滴滴,苏轼的诗信总带着脉脉温情。他对眉州老家的风俗与传统记忆深刻。历史其实并不遥远,所谓传承,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如同这片蟆颐仙山,虽经历过沉寂,近年来也逐渐开始成为眉山人安家的好地方。希望在往后的新春,我们能够重现东坡先生笔下的情形。

新闻推荐

央视春晚上有哪些“宝鸡元素”?

阳光讯(黄河实习记者芮扬)刚刚过去的央视狗年春晚,和往年一样红红火火,凸显出了中国元素和时代精神,这其中还不乏“宝鸡元素”。在少儿歌舞《旺旺年》中,一群可爱的小孩子扮着吉祥喜庆的“旺财狗”,他们...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