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故乡的年味 ■乔建奎

三秦都市报 2018-02-25 02:43 大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的儿时回忆。我的童年在陕西凤翔县城西北约5公里的农村度过。这些年,故乡也发生着变化,儿时的土坯房已变成了砖瓦房,弯曲不平的砂土路也被笔直的水泥路取代,故乡早已不再是儿时的模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永远都不可能回到记忆中的故乡。

尽管故乡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也在西安成家立业,身居闹市多年,但童年在故乡过年的情景却常浮上心头,挥之不去。

上世纪80年代,我正上小学,那时,过年对孩子们来说,是天下最幸福的事。穿新衣服,收压岁钱,吃平时根本见不到的好吃的,放鞭炮、玩火柴枪,走亲戚,大人们也不让孩子们干家务活了,可以尽情的玩……

大年三十下午,给大人帮忙贴春联、挂灯笼,孩子们只能做一些递对联、抹浆糊、扶梯子之类的活,院子里外,凡有门的地方都贴,连门前的大树、后院的鸡舍都要贴上“根深叶茂”“六畜兴旺”之类的春联。等春联贴完,天也就差不多快黑了。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看春晚,14寸的黑白电视这时成了全家人唯一的宝贝。几十年过去了,《乡恋》《我的中国心》等歌曲,我现在还能记得起曲调。一直看到《难忘今宵》之后,电视台没有节目转播了,满屏雪花,才意犹未尽的去睡觉。

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没亮,孩子们就穿上新衣服兴冲冲出门了,三五成群,欢声笑语,结伴去捡别人家门前放过的、没有响的哑鞭炮,比谁捡的多,然后把里面的火药取出来,放在纸上,再用火柴点着,听着火药的“吱吱声”和燃起的火苗,别提有多开心了。

天亮了,大人们开始敬天地、灶爷、祖宗各位神灵,敬完才开始吃饭,我们故乡那时初一过年家家户户早上要吃臊子面,“酸、辣、咸、薄、筋、光”,那种香味,刻骨铭心。早饭后,孩子们先向爷爷辈、后向父亲辈磕头拜年,一般长辈会发压岁钱。那时,通常给一毛钱、两毛钱,偶尔也会给个五角的压岁钱,在孩子们心中就是不小的数目了。压岁钱到手,孩子们就玩去了,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把用自行车链条和粗铁丝自制的火柴枪,比谁的枪响声大。大人们有的串门,有的借着难得的空闲睡一会,故乡的风俗:“大年初一拉磨的驴也要休息一天,不能干活”。中午大约2点开始吃饭,饭菜比较丰富,有肉,青菜很少,肉类也是以自制的冻肉、煮肉为主,平时很吃少,过年可以放开吃了。

初二开始走亲戚了。记得有一次去我舅爷家,我还不到10岁,跟在哥哥们后边,20里路程,开开心心步行去、步行回。现在,农村几乎也都是开车走亲戚,偶尔也会堵车。交通便利了,出行方式也改变了,不变的是浓浓的年味。

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可学习压力却越来越大……父辈们儿时过年的快乐也许他们永远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出。

今年,因工作原因,我未能回故乡过年,可我依旧思念着故乡,回味着儿时农村过年的情景。离开故乡已28年了,但故乡却常存于我的心中。

新闻推荐

凤翔县公安局召开“深入推进三打击一整治”行动

阳光讯(记者张伟)为展示“深入推进三打击一整治”暨“雷霆·2018”第一战役成果,扎实推进“严打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凤翔县公安局于2月6日下午在糜杆桥派出所隆重召开了“深入推进三打击一整治”专...

凤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