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热点聚焦 人说年画很古老 到底多古老?

西安晚报 2018-02-11 12:42 大字

凤翔年画《门神·上朝秦琼尉迟恭》桃花坞年画《和合致祥·一团和气》杨柳青年画《舞判》桃花坞年画《钟馗》桃花坞年画《吉庆有余》高密扑灰年画《牛郎》绵竹年画《聚宝藏珠》

□文/李悦

每到新春佳节,只要年画一贴,年味马上就出来了。随着时代发展,现在人们过年已经很少张贴年画,但是木版年画作为一门千古犹存的民间艺术,却有着惊人的艺术生命力,深深烙印着人们的各种深情和祈愿——

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那些已经渐行渐远的年画,从中体会那浓浓的年味吧——

祈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民间年画俗称“喜画”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一更换,或张贴后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狼嚎之声,以致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在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这四地的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木版年画

堪称“活化石”的古技艺

在当今中华大地的许多乡村,每逢农历年时,民间的木版年画依然是印制和应用着的民间艺术。人们说它很古老,到底多古老?且不说文献的记载,只说它的技艺就了不得,至少有三种堪称“活化石”的古艺在里边。

一是雕版印刷。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品是出土于敦煌的唐代咸通年间的《金刚经》,不单文字精美,插图的线条也流畅而纯熟,这表明近一千二百年前中国人就用雕版来印制图书了,后来的年画就是从中诞生的。一千多年来中国人一直用雕版印制图书,到了近代,西方传入了便利的彩色胶印技术,雕版印刷被放弃;可是唯有木版年画至今依然使用着全套传统的手工雕版印刷的工具与技艺,这也是我们称中国木版年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如果我们现在想看看原汁原味的活态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就到年画传人的作坊里看。

二是拓印。其实早在中国人发明雕版印刷之前,还有一种更古老的印刷术是拓印。古代重要的记载刻勒于石,东汉灵帝曾将《论语》、《春秋》、《周易》等七种经典的标准文本,刻于四十六通石碑上,立在洛阳太学门外;致使天天上千人去抄写,把太学堵得水泄不通。于是就有人发明用纸和墨拓去印碑文,供给人看,不用再抄。印刷的发明就是为了满足文字与图画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的要求。从我国的印刷史看,拓印先于雕版印刷,待到轻便省力和易于操作的雕版印刷一出现,拓印更多去为书法与考古服务,不再有印刷的含意了。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古老的拓印还在年画中使用着。比如在我国西南重要的年画产地四川的绵竹,一直有一种拓印的年画。这种拓印年画与一般年画不同——从刻版到印制与材料都不同。一般年画雕版是阳刻,文字是反字;拓印的版是阴刻,文字是正字。一般年画印制是先在版上刷墨,后印在纸上;拓印年画的版不刷墨,先敷上纸,喷少量的水,用净毛刷将纸敷实,然后用拓包蘸墨一点点将画面拓印出来。年画通常是五颜六色的,拓印只是单色,就像碑帖拓片,多数为黑色。绵竹人称这种年画为“黑货”。这种年画黑白分明,十分爽目;墨色透亮,线条清朗,刀法考究,古雅迷人。现在绵竹年画还保留多种古版和老画样,如《紫微高照》、《蟾宫折桂》等,应是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枝风格别具的奇花异卉;这里的艺人以其独擅其长的拓印而自豪。

山东高密年画一枝独秀

古老又智慧的“扑灰”技艺

木版年画堪称第三种“活化石”的古艺就是扑灰。中国木版年画都用版印,唯有山东高密还使用一种特殊的技艺——扑灰,扑灰源自古代画工使用的方法。在古代,画工们代代相传的最珍贵的东西是粉本。粉本就是单线白描的稿样,常用于壁画,也用于别的各类绘画。历史上著名的唐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卷》和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都是冠绝古今的用于绘制寺观壁画的粉本小样。

粉本最初画在兽皮上,后改用绢或纸。使用粉本的手法有多种: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扎许多距离相等的针孔,作画时在粉本上撒上颜色鲜明的色粉,让色粉从针孔漏下来,使画样清晰地显现在画纸上,便可据稿作画;也有的在粉本的线条上,用靛蓝粉复勾一遍,然后铺在画纸上,用手扑一遍,将复勾的色粉留在纸上,再去依样描绘。高密的扑灰就是这种古艺,他们使用的复勾粉本的材料是木炭条。木炭条在古代画工那里叫“朽子”,朽子易涂易改——我们常用的成语“九朽一罢”就是从这里来的,由此可见高密扑灰画技传之久远。如今无论画壁画还是别的什么画,都不再用粉本和扑灰了,然而,这种古老又智慧的扑灰之艺,还依旧为高密年画艺人有滋有味地使用着。

因此,看似并不复杂的民间版画,竟然包含着如此深远的历史和非凡的来头。故而说:精英艺术,与时俱变,民间文化,千古犹存。

新闻推荐

“秦始皇和兵马俑”展今日在英国展出

“秦始皇和兵马俑”展将在英国展出玉鞋底鎏金马错金铜匜错金银乐府钟跪射俑昨日记者获悉,由陕西省文物局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秦始皇和兵马俑”展览,将于2月8日在利物浦国家博物馆正...

凤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