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炎帝故里 文明之脉 宝鸡城市形象主题宣传 (之三)

宝鸡日报 2018-02-06 01:47 大字

本报记者祝嘉

炎帝,又称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国语·晋语四》《帝王世纪》等史料记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考古研究表明,姜水就是今天的清姜河,而姜水畔的姜氏城就是今天的姜城堡。在姜城堡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炎帝诞生于常羊山蒙峪沟,人身牛首,在九龙泉沐浴后,头上犄角隐去,人也更加聪颖。后来,炎帝尝百草,制耒耜,教民稼穑,日中为市,逐渐成为氏族的首领。

宝鸡是炎帝故里

大量先秦史料表明,炎帝“生于姜水”“长于姜水”“育于姜水”。历代学者研究认为,典籍中的“姜水”,正是位于宝鸡的清姜河。清姜河是宝鸡市区渭河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主脊北麓的玉皇山北坡,全长 43公里,流域面积 234.4平方公里。清姜河由东南流向西北,至青石崖折向东北,流经观音堂、杨家湾和益门堡,在石家营汇入渭河。

而清姜河畔的姜城堡,则对应典籍中的“姜氏城”。《大明一统志》记载 :“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今仍名清姜河。”在宝鸡不同地区,考古学者曾发现数件姜炎文化的典型器物——高领乳状袋足鬲,而其中距今最远的就出土于清姜河下游的姜城堡一带。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相互印证,姜氏城就是炎帝氏族最早生活的地方。

在宝鸡地区,一些民间习俗也与炎帝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有的习俗已经消失,有的习俗悄然改变,还有的习俗依然保留至今,如“祭炎”“崇火”“尚红”等。

传说农历正月十一是炎帝的生日,七月初七是炎帝的忌日,每年这两天,宝鸡民众不约而同地前往神农庙、先农坛、炎帝陵、炎帝祠祭拜炎帝。凤翔县陈村镇槐原村和陈仓区贾村镇桥镇村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三月二十都要举办庙会,以祭祀炎帝与其母女登。《左传》记载,炎帝以“火师而火名”,炎帝氏族认为,崇拜火就是崇拜炎帝。在宝鸡民间,自古流传着“崇火”的习俗,过去,人们用火来避邪祛病,今天,“崇火”演化成闹社火、放焰火、举办火龙会等民间活动。

炎帝氏族由“崇火”而“尚红”,宝鸡人也历来喜欢红色,过年要贴红春联、挂红灯笼,结婚新郎新娘要披红绸、系红带,图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彩头。民俗学家认为,这些习俗与炎帝氏族崇火、尚红不无联系。

炎帝的伟大创举

炎帝发明医药,被誉为“医药之神”。以前,人类居住、饮食条件较差,常因生病难以自愈而死亡。于是,炎帝遍尝百草,掌握和辨识动植物的特性和作用,甄别哪些可食、哪些不可食,哪些可口、哪些不可口,更重要的是,甄别哪些吃了会中毒,哪些吃了能治病。《世本·作篇》提到“神农和药济人”,《广博物志》记载“神农始究息脉,辨药性”,都是说炎帝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药物,还可以将多种药物搭配混合使用。《太平御览》中还提到“神农尝药之鼎”,说明炎帝时代已有了汤剂。

炎帝创立农耕,被誉为“农业之神”。在农业文明之前,人类是靠采集和渔猎来维持生计的,由于采集和渔猎的收获时丰时俭,人类难以得到长期而稳定的食物来源。而炎帝“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发现了可以培育的“嘉禾”——粟,把“粟”的种子撒在地上,遇到适宜的条件,便会发芽、长叶、结果,从而实现由种粟到食粟、由食粟到种粟的循环。此外,炎帝还创制用以翻土耕地的耒耜,改进了生产方法,提高了生产效率。随着炎帝创制耒耜、教民稼穑,人类社会从此迈进农耕文明。

在《周易·系辞下》《竹书纪年·前编》等先秦著作中,均有炎帝始创“日中为市”的记载。北宋学者司马光在《稽古录》也提到,商贸交易就是炎帝教部落人搞起来的。交易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原始经济发展,而且带动了各氏族、各部落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以后人类更大范围的交流和融合奠定了基础。

除了尝百草、制耒耜、教民稼穑、日中为市外,在文献或传说中,纺织、做陶、造屋、冶金、制琴、创立历法等也都始于炎帝或炎帝氏族。炎帝因此成为备受崇敬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纪念炎帝的意义

炎帝带领族人在与自然和社会的斗争中,在摆脱野蛮和愚昧、追求先进和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实践、创新、务实、进取、奉献的伟大精神,被学者称为“炎帝精神”。炎帝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其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发

展、与时俱进的力量和智慧源泉,成为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自信。

在中国,炎帝的祭祀有着漫长的历史,如果从传说黄帝在天台山祭祀炎帝算起,距今已有五六千年,如果从有文字记载的战国时期秦灵

公祭祀炎帝算起,距今也已两千多年。秦汉以后的历朝历代,或是始祖祭、天帝祭、五帝祭,或是朝廷祭、民间祭,都将炎帝列入其中。宋代尤其

是明清时期,祭祀炎帝成为朝廷每年的一项重大活动,不仅皇帝登基要派官员去炎帝陵祷告、祭奠,而且如遇战争、灾害等大事,朝廷也要派官员前往炎帝陵祷告、祭奠。

上世纪 80年代中后期,随着文化寻根热的兴起,宝鸡开始举办祭祀炎帝的典礼,如今,每逢清明节、重阳节以及炎帝生日和忌日,宝鸡都会有炎帝公祭或民祭活动。学者普遍认为,炎帝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民族团结精神,为民造福的崇高奉献精神,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其内涵不断丰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品格,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的源泉,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情感,团结全球华人力量,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宝鸡市围绕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将“炎帝故里”作为宝鸡的金名片,吸引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目光。今年,宝鸡市在宝鸡形象宣传活动中,又提出“炎帝故里,文明之脉”,就是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告,炎帝是中华民族之根,宝鸡是中华文明之源。

新闻推荐

浓浓年味飘方寸 品赏我国发行的年文化系列邮票

“欢欢喜喜过大年,浓浓年味飘方寸”。春节是集祈年、庆贺、娱乐于一体的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我国邮票上的中国“年文化”丰富多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邮政就陆续发行了一系列与年文化相关的...

凤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