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哒是宝鸡】历久弥新的凤县瓢画
凤县,古称凤州,自石器时代起就有人居住,仰韶文化的遗址至今可现。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古人的摩崖石刻已变得斑驳陆离,但美好的历史传说,却伴随凤县人民的生活习俗流传至今。在这里,社火、碗碗腔、傩戏、花儿、湖广广腔、秦音蜀语等文化古韵厚重拙朴,极具特色。瓢画,更是其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
凤县瓢画,是一种纹绘在木瓢上的民间画种,也是傩戏面具和吞口面具的变种,古亦有之。木瓢是马勺和撮瓢的统称。撮瓢是装粮入袋的撮舀工具,有聚敛之意。马勺是舀水的工具,民间把水看成是生财之物。有的地方把木瓢叫作财海,有聚财敛物之意。这大概就是人们在木瓢上作画的最初意愿。
凤县的瓢画共分三类,一是图腾类;二是戏剧脸谱类;三是社火脸谱类。图腾类有三种,分别为龙图、凤图和佛图。龙图是从吞口面具原生态谱式上演变而来的;凤图是从社火脸谱原生态谱式上演变而来的;佛图是由荷花构成的脸谱图案。内容多为表现龙凤龟麟、鬼蜮旱魃、魑魅魍魉、饕餮狴犴等传说中的事物形象。
社火脸谱脱胎于戏剧脸谱,多为戏曲中的人物故事形象。如:讲三国、说隋唐,忠义乾坤的英雄故事和赵公明、城隍龙王的神话传说。
据统计,凤县瓢画中龙图有120余种,凤图有50余种,佛图有20余种,太极八卦有10余种,社火脸谱和戏剧脸谱有200余种;之外还有花、鸟、鱼、虫等图式近百种。
凤县瓢画最早是镇宅避邪之物,现已演变为一种民间工艺品,其总体特征就是富丽堂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常朴子、张克勤、王学彦、马晓明等艺人对这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进行挖掘整理,在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既有原生态的画法,也有发展创新的画法,使瓢画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更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在他们的带动下,凤县瓢画得以再度兴起,名扬海内外。1998年常朴子出版神龙瓢画系列年历。2003年,他的瓢画“中国神龙”荣获宝鸡市首届民间艺术展特等奖,被宝鸡市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民间艺术家称号。如今,他的瓢画作为高级礼品已流传十多个国家。
凤县瓢画,曾在北京、杭州、广州、西安、法国巴黎、美国俄亥俄州展出,并在中国首届艺术节“画中戏”展览上,有24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目前,凤县已成立了常朴子瓢画传承工作室、马晓明的凤宝轩书画社等,使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发展。历久弥新的凤县瓢画,在不断传承发展中与时俱进,一定会放射出更加艳丽奇目的光彩。(宝鸡档案)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微视频 | “十三五” 宝鸡的变与不变
新闻推荐
宝鸡新闻网讯2月18日,牛年上班第一天,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勇超先后到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太白县融媒体...
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