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加强湿地保护 助力生态文明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号 2021-02-02 09:01 大字

2月2日是第 25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水—同生命、互相依”。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强大的生产功能和特殊的碳汇功能。

宝鸡作为陕西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关中水源涵养地、“水龙头”,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近年来,市林业局按照“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编制全市湿地保护建设规划,成立湿地保护服务中心,落实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数量和受保护湿地面积逐年增加,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面积达53.8万亩,占市域国土面积的1.97%;受保护湿地面积19.35万亩、湿地保护率达35.96%。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初步显现,湿地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蓝天碧水、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已成为彰显宝鸡生态优势的靓丽名片、提升宝鸡发展竞争力的重要资源。

区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在河流水系沿线营造湿地景观林带110公里,完成村庄绿化4万亩;在湿地公园周边建成污水处理场、沉淀池20个、垃圾填埋场10个,取缔、搬迁河道沿线采砂场、预制场、石粉厂、养殖场等36家,提升湿地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群众生产生活对公园环境影响。全市共打造水鸟观光区、湿地休闲人家、千亩荷塘、万顷芦苇等景观节点20余处,吸引了我市居民休闲锻炼和外地游客观光旅游,带动了住宿、餐饮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完善。实施河流湿地综合整治,全市主要河流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嘉陵江、石头河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渭河、千河主体水质达Ⅲ类以上。鸟类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多,全市水生动物达39目 91科 261种,湿地植物达107科 176属 24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已达30多只,多年未见的朱鹮、草鹭、水雉等珍稀鸟类也在我市安家落户,每年秋冬季有上万只豆雁在此迁徙越冬,千渭之会、千阳千湖、凤县嘉陵江、凤翔雍城湖等湿地公园已成为多种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保护湿地理念深入人心。每年结合“世界湿地日”、“全国科普日”“爱鸟周”等重大活动,采取发放宣传单、展示宣传版面、悬挂横幅、现场讲解、出动宣传车辆等多种形式,宣传《湿地保护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知识,提高全民参与湿地保护意识,引导群众主动抵制和举报乱排污水、乱倒垃圾和偷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珍惜湿地、保护湿地、建设湿地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湿地建设示范作用明显。坚持湿地环境特点、文化历史特色和生态人文内涵相结合,建成国家湿地公园7个,试点建设1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成为陕西省建成国家湿地公园最早、最多的地市。千渭之会、太白石头河、凤县嘉陵江湿地公园较好的保留了原生态的湿地风貌,成为近自然、生态化湿地建设典范;千阳千湖、眉县龙源、扶风七星河、岐山落星湾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并重,水石花草景观显现,科普宣传功能齐全,成为文化展示、保护生态、湿地教育的重要基地。先后有吉林延边、山西静乐、河南开封等地和大荔朝邑、韩城澽水、礼泉甘河等15个试点湿地公园参观学习,对全省乃至甘肃等周边省市湿地保护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宝鸡日报)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2021年,这份“宝鸡文明投资清单”请收好!

新闻推荐

宝鸡:守好返乡“大门”和 社区“小门”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作为宝鸡的“南大门”,凤县各高速路口严格执行疫情卡点排查等工作,对过往车辆驾驶员、乘客测量体...

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