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笔下的宝鸡工合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宝鸡工合开展得如火如荼,宝鸡中山路、凤县双石铺、凤翔府前巷等多地涌现工业合作社,社员热情饱满地生产布匹、军服、武器等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战。这场景,打动了一批中外作家,他们用笔将宝鸡工合的故事告诉全世界。
1942年,老舍激情澎湃地写了一首长诗《双石铺——宝鸡》,描绘了他看到的工合劳作场景:“来,不做奴隶的义民义妇!把拆来的铁轨制成刀斧,把破旧的机车当作马达旋舞!来,你们,热心工合事业的人物,将计划简单而适当地提出,以我们的土产,以我们的勤劳,打下抗战中的建设的基础。”老舍不禁感叹:“这像昨天刚降生的双石铺。”
作家如此激情地赞扬宝鸡工合,为何?我们从吕之光的文章《工合运动在双石铺》中找到些许原因,文中介绍了机器社、造纸社、化验所、伐木社、缝纫社等十余个工业合作社。如机器社70多名社员,制作出梳机、纺毛机、纺纱机、织布机、平轮大车等物;又如工合医院,专门为医治工合社员设置,同时救济双石铺镇的群众,医费、手术费收得很少,对赤贫者甚至免费。
此外,许多国际友人也不惜笔墨宣传宝鸡工合。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海伦·斯诺是工合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也是著名记者、作家,他们多次书写宝鸡工合。海伦·斯诺有一篇文章名为《七个铁棍》,其中讲了一个小故事:1938年8月,工合组织者卢广绵到宝鸡,找到七个铁匠,劝说他们联合起来,搞一个工业生产合作社。七个铁匠满心疑虑地同意了,正当卢广绵高兴时,第二天,七个铁匠一个都没来,原来大家担心那是骗局。最终,核实信息后,七个铁匠决定组成铁匠合作社。海伦·斯诺在文章中说:“七个没有文化的难民铁匠,统一组织一个合作社。他们的行动为中国农村生活革命化的运动奠定了基石。九个月后,中国就有了1200个合作社。”
这些文章或出版成书,或发表在中外刊物上,展现了宝鸡工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火热发展历程,有力地宣传了宝鸡工合。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人分别冒充省药监局、医保局工作人员,以为老人报销药费及给予补助的名义,先后骗取凤县一名老人10万余元“办事费用...
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