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策:“充电”不怕晚夕霞更添彩
?朱明策在太兴山(受访者供图)
□魏丹丹
今年78岁的朱明策曾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工作。退休后,他教书、学车、爬山,不断给自己“加油充电”,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
退而不休发挥余热
朱明策祖籍辽宁鞍山,196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68年来到陕西凤县红光沟067基地(航天六院前身),参与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参数测量工作,一干就是37年。
2002年,朱明策到退休年龄,接受单位返聘,继续在航天六院165所做协助测量工作,直到2005年底。“我想做些事情,发挥余热。”
2006年,朱明策被陕西同济技术学校、西安华中科技技师学院聘用,教授电工基础、数字电路、无线电技术、电子测量技术、机械工程与技术、理论力学等课程,从火箭发动机测试专家变成教书育人的老师。
“我很乐意将所学所知传授给年轻一代。”为了适应教学环境,朱明策首先自学计算机制图,弄懂弄通后再带着学生一起学。“不管以后他们从事什么行业,我都希望能教给他们有用的知识和技能。”除了研究基础教材,朱明策还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扩充知识面,经常熬夜备课。为了跟学生打成一片,他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授课方案,力求每一位学生都听得懂。
“我有不少学生到南方工作,还一直跟我保持联络。”耕耘在三尺讲台,朱明策收获了另一种幸福。
两个月时间拿到驾照
从1968年参加工作到2005年底退休,朱明策常年专注于航天事业,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我想开着车到周边的乡村看看,了解不同乡风民俗。”于是,他便萌生了考驾照的念头。
2006年2月,朱明策在家附近的一所驾校报名。“一起练车的大多是年轻人,我却是个例外。”即便如此,朱明策照样信心满满,他先从驾车理论基础、道路安全法律法规学起,熟识道路标识,归纳题目类型,反复自学自测,一周内便顺利通过了科目一考试。
因为过去从没有摸过方向盘,朱明策练车丝毫不懈怠,不管刮风下雨,每次都按时到训练场候场。“第一次开车还有点紧张,手眼脚都不听使唤了。”朱明策笑着说,熟能生巧,后来就游刃有余了。他在教练指导下,一遍遍练习曲线行驶、直角转弯、侧方停车、倒车入库、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不到两个月,就拿到了驾照。
脚步遍及长安十七峪
2008年,朱明策跟几位老同事组建了一支爬山小分队,周末不带课的时候,他就会和队友们一起出游爬山。他参与集体登山活动79次,脚步遍及太乙峪、抱龙峪、沣峪等17个峪。
每次出发之前,朱明策都会提前和同伴讨论路线、测算时间、准备足量的水和干粮,保证天黑之前安全回家。通常情况下,他们选择天色渐明时出发,爬山时间最长10个小时。
朱明策跟队友们在蛟峪山采蘑菇,在土门峪看桃花,在子午峪打柿子,在大峪戏水,还跟住在山里的农家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有一次,我们还在一户农家买了手工酿制的葡萄酒,那滋味可醇正了。”
朱明策有一个皮面笔记本,专门记录爬山的时间、地点、队友等信息:子午峪13次、太乙峪10次、蛟峪6次、南山5次……“山里四季的景致不同,每次爬山的心情也大不相同。”
新闻推荐
游客参观由废弃隧道改造成的宝成铁路文化体验馆(7月9日摄)。位于陕西凤县境内的宝成铁路灵官峡段,二十世纪80年代因特大洪灾...
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