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作坊到中国企业500强的“创业梦” 来自“陕西第一村”40年改革发展的调查(之一)
在4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追逐梦想的宝鸡东岭村人在村党委第一书记、集团董事长李黑记的带领下,开拓奋进,砥砺前行,书写了一个个“东岭传奇”,走出了“东岭梦”实践“中国梦”的激情奋进之路。
纵观东岭发展史,有一个鲜明的主线,就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乘着改革开放春风,艰难创业。1978年以前,东岭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改革开放初期,东岭成立了黑白铁皮加工厂,后扩大经营范围,发展为东岭机械铆焊厂。1988年,铆焊厂发生乙炔爆炸事故,厂子面临崩溃,危急时刻,李黑记承包了这个资产不足万元的烂摊子。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正式提出发展“商品经济”,李黑记多方筹资购回2台旧冷拉丝机和制钉机,开始了第一次艰难创业,短短两年时间,工厂便盈利20多万元,资产猛增到170万元。
——抢抓机遇,大干快上。1992年后,他们开始甩开膀子进军钢材销售市场,成为酒钢30多家联营单位中唯一的乡镇企业合作伙伴,并同首钢、包钢、山西海鑫等钢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很快成为年销钢材上百万吨的西北第一大户。借助国家大力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政策东风,东岭开始了第一轮规模扩张,先后兼并了金台区物资公司等6家国有和集体企业,成立了东岭集团。2000年后,他们抓住国企重组改造机遇,先后兼并了凤县锌品厂、略钢等国企,改制为陕西东岭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对冲击,逆势而上。2008年后,东岭积极调整集团战略,充分发挥品牌和资金优势,支持集团内部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大刀阔斧地压缩没有竞争力的亏损产能,大力推进新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型升级,投巨资进行技改或者引进新的生产线,走出了一条绿色、创新之路,大大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东岭利用企业规模、资金以及人才和资源四大优势,把企业所涉及的行业重新组合,实现从点到面的突破,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新模式。向上,在冶炼原料市场上大做文章,在保证自己冶炼厂供应的前提下,大胆涉入矿粉贸易业务,利用他们成熟的贸易团队,东岭很快成为国内众多锌冶炼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向下,在上海设立了国际贸易部,不仅负责自己冶炼厂的产品销售,还大举向其他企业冶炼厂要货,利用自身渠道,销售其他冶炼厂家产品。同时,试水“贸易+资本、贸易+金融、贸易+期货保值”等创新经营模式,在有色金属产业上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
——勇立转型发展潮头,做大做强。2014年左右,东岭开始向商业地产、金融投资、国际贸易、能源化工、互联网等领域全面进发,实现成功逆袭。全面实施“织网计划”,通过增加网点来增加规模、扩大销售。在内外贸易方面,将线上线下、期货和现货、电商和物流紧密结合,创造性打出“贸易+资本、贸易+实体、贸易+仓储、贸易+互联网、贸易+运输”等组合拳。在企业信息化方面,设立上海金克金属贸易有限公司,成立“黑色金属研究院”“钢谷网数据研究中心”和有色金属投研中心,为企业打造了一个“强劲”的“芯”。在资本运营方面,引进实力强劲的职业团队,在北京、上海、西安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在企业管理方面,推行集权式管理,实行垂直领导,减少内耗、提高效率。在对外扩展方面,采取“合伙人”制度,成功引进皖北煤电集团、英国洲际酒店集团等巨头,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领域。同时,投资230亿元,建设新东岭城市综合体,让宝鸡有了203米的超高层地标性建筑。借助这一项目又引进了皇冠假日酒店、银泰商业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大步跨入第三产业。2017年,东岭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成为陕西首个年总收入过千亿的民营企业,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61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8位。本报记者董毅
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电达)发展绿色矿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要求,记者昨日从省政府获悉,陕西省现已选择在资源...
凤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凤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