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州的面子、里子和步子 ——宝鸡市凤县凤州镇重点示范镇建设发展探析
凤县山水,怎一个美字了得。就在凤县凤州镇豆积山,硕石沉积如豆籽摞积,大有“积豆成山”之势。神话也好,巧合也罢,就在凤州镇,也正在进行着一场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式巨变。
2016年,通过递补,凤州镇第一次进入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大名单”。2018年上半年,凤州镇凭借着追赶超越的劲头,再次将重点示范镇的位次从全省第28位提升到第19位,发展速度之快令全省瞩目。在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中,生活在嘉陵江畔的凤州人最清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如今,行走在凤州山水间,你会羡慕于这里千家万户崭新的幸福生活,更会惊叹这座山区古镇面子、里子和步子。
乡村“面子”——“前景”和“钱景”的大提升
凤州镇,人口不过1.6万人,面积却达到331平方公里。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乡村都占了“大头”。近年来,尽管凤州镇地域经济突飞猛进,但乡村间却始终存在一个巨大的短板——环境脏、乱、差。
按照“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如何弥补乡村环境这块“短板”,事关凤州全镇的“前景”和“钱景”。近年来,在声势浩大的重点示范镇建设中,凤州镇的乡村面貌正在“千年旧俗一朝改”。
白石铺村,凤州镇有名的苹果专业种植村。如今,走进这个小山村,平坦宽阔的村道、鲜艳质朴的农民画、错落有致的小绿地……好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我们是从前年开始大力改变乡村面貌的。”村支书郑发荣说,随着村里“面子”的改变,大家“腰包”也变得鼓了起来。
郑发荣指着村口的水泥路说,就在两年前,这条路还是窄窄的“鸡肠子”路,每到秋天苹果成熟时,别说客商的大货车上不得山,就是小货车上下也得相互“顶牛”。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苹果只能用三轮车从山上运下来,磕磕碰碰伤果皮,客商前几年出的收购价不过只有每公斤2.6元。然而,现在这条道路被拓宽到4.5米,去年秋天,大货车能够直通山顶,苹果摘下后直接装车,客商的地头收购价一下子涨到了每公斤5.6元。
“去年一年,我们村人均收入就增长了2000元以上。好环境改变的不只是村貌,还有人心”,郑发荣说,现在每隔不远就有专用垃圾台,开始时还有个别村民图方便在房前屋后将垃圾一倒了之,而现在几乎没有人再干这事儿了,就是村干部没看见,左邻右舍也会说得他抬不起头。
在凤州镇乡村之中,近两年来,有些村建起了污水处理站,有些村建起了休闲观光园,有些村利用边角地、山坡地建起了小游园……在这一建设过程中,镇干部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定目标、定时限、定措施、定责任,将建设效果同干部的“帽子”和“位子”相挂钩,最终促使凤州镇整个乡村面貌在短期内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幸福“里子”——“出手”到“出彩”的大推进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何况是两年。2015年,凤州镇人均收入不过11186元,而2017年,这一收入猛增到13264元。凤州经济发展如此之快,城乡百姓也对区域性“幸福指数”提出了新的要求。凤州的做法是,通过重点示范镇建设,向一个又一个“民心”建设项目“出手”,走出一条综合实力“出彩”的道路。
“去年冬天店门改造,掏钱的是镇政府,得益的却是我们这些商户。”于超在凤州镇街道开了一家羊肉泡馍店,如今生意越来越好,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和左邻右舍都分享到了项目建设的“福利”。
原来,212省道在凤州镇穿境而过,而一些沿街铺面却都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怎么办?拆了重建动作太大,镇政府最终决定,在现有铺面基础上,由政府全额投资,将这些铺面改造成仿明清风格的店铺。
“一开始,我还不太理解,这样劳师动众值得吗?现在看,这是一招‘妙棋\’。”于超笑着说,凤州镇游客众多,过去铺面太落后几乎留不住客人。现在好了,这么好的门脸,一下子就“绊”住了游客腿,大家都愿意进店吃饭。过去的时候,自己一天一只羊也卖不完,现在时常两三只还不够卖。
于超的所见所闻只是个别项目显现出的推进效果。实际上,近年来,凤州镇实施的各项重点项目就达到42个,总投资额达到11.79亿元。细看这些项目,都成了凤州镇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推动力。以2017年为例,凤州镇实施重点示范镇建设项目14个,总投资额达到5.09亿元,其中,凤州镇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公共设施类工程让凤州“动力”进一步加强;综合安置房、农村幸福院等项目让凤州特殊群体更加“暖心”;花椒标准化示范园、生态旅游观光园等项目让“土里生金”变为现实……一个个项目,让人不由得想起凤州的招牌特产——花椒。花椒树遍布凤州群山之间,地表并不显眼,地下却扎进几米深的根,只要农人辛勤劳作,盛夏时节一定会结出缀满枝头的“金蛋蛋”。
旅游“步子”——“绿色”与“红色”的大融合
文化旅游,凤州的标志性产业之一。红色资源上,由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两当兵变”就发生在这里。从“绿色”的角度讲,极目全国山水风景,升级版的凤县“青山绿水”如此具有辐射力,仅2017年一年,就有575万人次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坐落于凤州镇的凤县革命纪念馆于2016年10月建成,从那时起,凤州走上了一条“红色”与“绿色”有机融合的旅游产业新路。
笔者了解到,凤州镇实际上以前发展旅游产业主要依靠“绿色”山水打下的好底子,同时,连云栈道等景区也对吸引游客产生了很好的助力。然而,不争的事实是,凤州镇地处秦岭腹地,从客流的角度来分析,“绿色”旅游每年只有“大半年”的吸引力,而“红色”旅游则在时间节点上,让凤州镇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天候”旅游。
以凤县革命纪念馆为例,开馆至今,已经有80余万人次游客慕名而来,即使是在“绿色”旅游的淡季,众多的游客也怀着一颗对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的崇敬之心接踵而至。如此一来,“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真正实现了相辅相成,无缝对接。
在“绿色”与“红色”这两根旅游产业支柱的强力支撑下,凤州镇旅游产业链正呈现出一系列延伸产业链,一些客商纷至沓来。笔者了解到,在凤州镇,目前已有多家客商注资建起了一系列旅游景点,涉及古镇建设、特色农业、田园采摘、餐饮住宿、专业养殖等多个方面。一名客商告诉笔者,自己之所以选择在凤州镇进行投资,就是因为看好这里的一系列旅游产业分支能够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他相信这里未来注定是一个“流金淌银”的好地方。
据了解,凤州镇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抢抓机遇,继续迈开大步做大文化旅游产业总“盘子”,形成“一心、两带、六区”(“一心”即凤州镇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两带”即秦岭观光旅游带、秦岭蜀道户外健身休闲体验旅游带;“六区”即古凤州文化体验区、工业科技旅游体验区、消灾寺景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历史遗迹观光游览区、花椒科技示范区)的旅游空间布局,到那时,凤州镇旅游产业将迸发出更为强劲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凤县文化旅游产业、美丽乡村建设、重点项目推进等过程中,脱贫攻坚也得以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镇已有737名贫困户在示范镇建设中摘掉了穷帽子。
“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这是凤州镇在重点示范镇建设中奋进的意义。在凤州镇追赶超越的进程中,镇域经济是赢家,产业发展是赢家,群众更是赢家,正是实实在在的一举三赢。
新闻推荐
任保平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魏杰治印本报记者张梅文/图“我们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人们在考虑衣食住行的时候,已经不再局限...
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