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双石铺镇兴隆场村涂志兵:产业扶贫让我告别苦日子
本报讯“产业扶到户,脱贫有门路。”这句话,用到凤县双石铺镇兴隆场村贫困户涂志兵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40多岁的他,除了会干农活,没有其他技术,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今年,随着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他到一家经济林农场去上班,现在兜里的钱,比他原先四处打零工多多了,用他的话说,就是“荒山变绿了,我也挣钱了”。
12月 21日,记者见到涂志兵时,他正在一大片果园里挖渠施肥(见右图),干得正起劲儿。他指着四周山坡上大片大片的树木说:“原先这里是荒坡,净是些杂草和灌木,现在都是我们农场种的树,大概 6400多亩,有核桃、花椒、苹果树等。”据介绍,涂志兵所在的农场属于凤县恒力农业开发公司,这是一家农业综合开发企业。从 2015年起,这家公司先后与周边村子的 213户贫困户签订了脱贫合作协议,其中100户属于扶贫入股,每年每户分红3100元; 113户贫困户采用固定或不固定的形式,在此打工。
今年初,涂志兵来到这家农场,成为一名固定工,农场管吃管住,每天收入 100元左右。他说:“扶贫干部不嫌弃我这个单身汉,不光给我盖房,还让我到农场上班,现在每个月可以存下 1000多元,是产业扶贫让我走出了苦日子。”与涂志兵一起干活的苏建民,也是贫困户。他说:“像我们这些农村的半大老汉,出远门打工不容易,能在近处找到顺心的工作,真是太好了。”据了解,两年来,这家公司已为当地贫困户发放各类经济苗木 1万余株。本报记者王怀宇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有了这些‘摇钱树\’,我们致富又多了个门道。”近日,陈仓区拓石镇杨家川村村民领到市工商局免费发放的花椒苗后,连声道谢。杨家川村位于陕甘交界,群山环绕,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民多依靠外...
凤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