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助农金融服务更细致 ——凤县农村金融服务调查

陕西日报 2017-08-09 07:22 大字

本报通讯员刘立民王锋张革风

自央行推广银行卡助农服务以来,地处秦岭山区的凤县金融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助农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不断增加。目前,全县共布放助农服务机具213台,平均每个行政村超过3台。所有设备具有受理金融IC卡服务功能,基本实现了“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仅2016年共受理助农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等账务类交易181171笔,金额70130.53万元。

助农金融服务显著提升

“我们村虽然地处偏远山区,可如今科技和网络发展很快,村上在外打工的不用回村,就通过手机把养老保险费打到了卡上。”留凤关镇瓦房坝村村文书如是说。

随着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机具更新换代提速。近年来,银行网银、手机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广泛应用,使农村支付渠道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凤县农商行在全县的分支机构增加了3个,设立营业网点14个,其中乡镇营业网点11个,占县农商行营业网点总数的78.57%,并在5个基层网点设置自助服务区。

助农服务管理渐趋细化,服务水平和业绩不断提高。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手续费计发管理制度以及奖罚措施,将业务量和交易金额相结合,激励提升服务点人员拓展业务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的跟进,助农服务点服务水平和业绩得到有效提高。如凤县最偏远的坪坎镇来斌商店代理员陈帮翠2016年月均交易量在400笔左右,服务费收入月均450元左右,被县农行评为五星级服务站;河口镇农商行代理员梁瑞华,2016年办理业务共计1162笔,交易金额157万余元,共获得支付手续费9724元。

但在农村金融服务机具推广和使用上,凤县与发达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助农金融机具运行存在四个“短板”:一是山大沟深,人口散居,增大了银行的运行难度和成本;二是农民使用银行卡的主观意识不强及服务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制约机具使用效率;三是农户用卡安全防范意识及代理户资金安全等风险管控方面的“短板”;四是金融机构间机具和服务的差异、机具设计与客户需求、结算渠道的多元化等对银行卡助农服务支付机具使用的影响。

如何让助农金融服务机具又快又好“跑”起来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之一。从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来看,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加以合理的引导。如为国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蓝本的宝鸡市以及凤县,将央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等“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部门推行的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权益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工作相结合,实行“以奖代补”等,使其变成镇村的硬任务、长目标,这一“普惠金融”工程在山区凤县得以稳固和发展。因此,基层央行应当好各级政府的“参谋”和“助手”,积极履行“货币政策传导”和“窗口指导”职能,像抓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程一样,有措施、有指标、重落实、见实效。

银行间互联互通是“普惠金融”的必然趋势,因此应着力解决各银行机构受理终端硬件配置不足、行内系统接口不规范、银行卡功能不全等问题,推进助农取款服务联网通用,满足农民“一卡多行”办理金融业务需求。应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如凤县农行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分别釆用POS机、农商通、智付通等设备,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全覆盖,又进而全部更换为方便快捷的无线智付通。同时,对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便民店少、经营额小的代发点,可适当降低兑现代办费业务笔数门槛,提高代办费基数和引入激励机制等办法。

在弥补金融服务机具使用“短板”中,金融机构应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实际,着力抓好创新。一抓金融服务观念创新。要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视野,从建立服务现代化农业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角度出发,引导激励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二抓金融科技产品创新。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情况千差万别,只有在服务设备创新开发上取得突破,方能打破支付工具与通信设施不匹配这一制约“普惠金融”的瓶颈。三抓宣传培训方式创新。随着现代远程通信技术、自动化设备、互联网金融等迅速发展,对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认知水平高低各异的广大农村宣传成为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任务,因此,金融机构要立足农村实际,不断创新宣传培训形式。

新闻推荐

凤县开展涉企服务单位满意度测评——切实转作风 让群众满意

本报讯县发改局连续两次位列部门排名前三名,县物价局上升至部门类第七名……近日,由凤县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进行的涉企服务单位满意度测评结果出炉,这是凤县今年第二次开展这项活动。开展涉企服...

凤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凤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