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平川区陡城村推进乡村振兴侧记
马军华
沿着崭新的公路进入白银市平川区陡城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田间,渠道相通路相连;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树丛中;休闲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们闲暇之余或跳广场舞,或下棋,或三五成堆地拉着家常;平坦洁净的水泥路环绕着田野、穿越村庄;山涧泉水潺潺流向远方。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画扑面而来。
陡城村,这座拥有两千多年文化底蕴的村落,是丝绸之路东段北线上的重要通道。村民多居住在四围陡峭的大山峁上。村内有一条两三公里的老街,这里曾经承载着无数客商和陡城人的故事与梦想。
“以前,这里都是土路,我们住的房子也很破旧。”村民马生成指着眼前的水泥路说,“这几年,村里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房子、院墙外立面全部做了粉刷,有的地方还做了特色墙绘,村内的道路全部铺成了水泥路。我们的生活也是越过越好了。”陡城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陡城村不断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今日的陡城村,铺通了两条柏油路,一改从前出行困难的景象,家家户户接上了自来水,大部分农户改厕改灶,用上了沼气。村里还建成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区——纺织铺、酱油铺、木匠铺。上水工程用的大水渠两边全部种上了花草,修建了陡城名宿,建设了观景台,打造了文化休闲广场、陡城书画院、文化长廊……种种变化让这个昔日设施落后的村庄,成为古韵古香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大棚蔬菜产业打开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大门,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来到村民张兴隆的蔬菜大棚,翠绿成串的辣椒吊长在一排排的辣椒秧上。张兴隆说:“我们这里的辣椒最大特点就是辣,品质好,口碑好,绿色无污染。本地、外地商贩都认准我们的辣椒。清晨采摘,上午批发,下午就已经送到了市民的餐桌上。我们种植辣椒已经十来年了,现在有4个辣椒大棚,年收入能达到15万元。日常生活开销、三个孩子上学,全靠这几个大棚了。”为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让村民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在家门口就业,陡城村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持续推进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鼓励村民通过发展设施蔬菜脱贫致富。目前,该村共有设施蔬菜大棚261座,村集体经济达到20万元以上。
陡城一日,丝路千年。古韵陡城不仅吸引来了众多游人,更是唤回了外出打工的游子。村民冯晓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浙江打工,听说家乡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他决定回乡创业,开起了鱼塘和农家乐。冯晓伟说:“听说老家发展成了旅游景区,我就辞去工作回到家乡。现在经营着两个鱼塘,里面养着红鳟鱼、黄鳟鱼、草鱼等。钓到鱼的游客可以在农家乐享用,也可以带回家。每到节假日,院子里都坐满了游客。我准备再扩建一下,盖几个大包厢和供游客休息的凉亭。我们还出售手工麻花、马蹄儿花卷、铁板锅盔、纯手工酿皮、土蜂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陡城村积极开展“归雁行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归巢”,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
现如今,一座座乡村公园花团锦簇,一个个美丽乡村喜换新颜,一条条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正在平川大地徐徐铺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江江)3月6日上午,市疫情联防联控办召开视频调度会议,听取各县区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通报当前疫情形势和工作进...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