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环卫人接力“扮靓”白银本报记者 乔斌
在白银区有这样一家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三代人中有三人从事环卫工作。他们经历了白银环卫工作由一把笤帚扫一条街到各种机器化清扫的变迁,体味了蹲在路边啃冰馍馍到每天早上吃上热乎免费早点的温暖,这就是冯淑娟一家。
冯淑娟75岁的婆婆张秀荣是家里最“资深”的老环卫。老人说,那时做环卫工有为大家服务的念头,也有替自己找出路的想法。“那时找个事做也不容易,而且我也不识字,这样的工作挺好的。”说起那时的工作,张秀荣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天凌晨3点多钟就要拉着那架木制垃圾车和大扫帚开始清扫马路。20世纪80年代的白银,城区的街路多是由砖沙铺成,背街小巷多为泥土路,老百姓形象地比喻为“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风天土打脸,雪天走滑梯”。
张秀荣退休后,1995年,冯淑娟接过接力棒,开始从事环卫工作,现在,她负责白银城区国道109线西段环卫工作。“滨河路、水川十字、污水处理厂、毛巾厂十字……这些人流、车流量很大的道路,有几个垃圾桶、有哪些垃圾站、有几间铺面,我闭着眼都数得出来。”冯淑娟告诉记者,原来扫大街总是觉得低人一等,遇到熟人不好意思,因为当时很多人对环卫工作存在偏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政府对环卫工作越来越重视了,不断提高环卫工作者的待遇和地位,环卫工被亲切地称为城市“美容师”,这让干了一辈子环卫工作的她深受感动和鼓舞。
因为母亲在一线工作,冯淑娟的女儿闫晓芳从未在清晨起床时见到过母亲的身影,她早早就学会了给自己和家人做早饭。“那个时候我最不喜欢下雪天,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一到大雪天,我就很难见到老妈,天没亮她就走了,有时到晚上我都睡了她还没回家。”闫晓芳曾经埋怨过自己的母亲没有光鲜体面的工作,埋怨过她太忙很少陪伴自己,大学毕业的她却选择了从事环卫工作。她告诉记者,参加工作的这四年间,恰巧是白银环卫机械设备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白银市不断加大对环卫机械化的投入,闫晓芳的“机械同事”越来越多。环卫作业效率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一线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更从另一个侧面见证了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闫晓芳说,以前的垃圾站实际上就是简单的倾倒场,每到夏天,垃圾堆积多了就臭气熏天。现在,松散的垃圾在中转站就被挤压密实,通过集装箱转运车运至垃圾处理厂,全程箱体密闭、无撒漏,垃圾经过喷药消毒,填埋或焚烧处理,无害化处理达100%。如今,每当听到人们赞叹白银城市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时候,闫晓芳就觉得特别高兴和自豪。
新闻推荐
平川区按照优化空间、合理使用、因地制宜、应划尽划的原则,居民小区增加停车位数量,截至目前,城区街道累计新增加停车位146...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