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孝亲敬老大爱之歌 记2020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刘雪梅
刘雪梅和刘翠花老人。本报记者 张萍 文/图
她叫刘雪梅,是白银区工农路街道的一名干部,15年的民政工作经历,让她成了辖区所有老人心中的“好女儿”。
在得知自己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委评为2020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后,一直在说:“很惭愧,我好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做,总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从2006年9月到白银区工农路街道从事民政工作起,她先后从事过民政、老龄、残联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目前,她又调整到街道的工会岗位上。但不管在哪个岗位,她始终坚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认真践行“一切为了老人、为了老人一切”的服务宗旨,不断创新工作的方法,用真心、爱心、细心和贴心的服务,让她成了许多空巢老人的“知心人”。
敬老——“我们一直记着你”
“雪梅啊,你最近好着没,忙不忙啊?家里有点新鲜花生,我给你留着呢……”2月21日,在接通刘翠花老人的微信视频后,还没等刘雪梅开口问声好,老人先开口“唠叨”起来。
家住长通社区的残疾老人刘翠花,因为长年瘫痪,平时的生活除了一台电视和一部电话外,无法与外人交流。刘雪梅说,老人很可怜,她每次去看老人的时候,老人总是希望她能多待一会儿。
接收到“邀请”的刘雪梅,于是决定趁着周末去看望一下多日不见的老人。“你今天终于有时间了啊!哈哈哈……”见到刘雪梅后,老人像个小孩一样开心得笑了起来。十多年的交往,让她们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姐妹”、亦亲亦友的“母女”。有了微信后,老人不仅学会了收发信息,而且还学会了编发短视频和制作电子相册。也会时不时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发布到朋友圈或私发给刘雪梅点评。
今年85岁的沈玉英是永丰街社区的一位独居老人。接到刘雪梅要过来探望的电话后,她赶紧将家里的几样水果洗得干干净净摆在桌子上,高兴地等待刘雪梅的到来。“老人其实心里挺苦的,20年前女儿女婿双亡后,留下了1岁多的外孙女与老人一起。老伴去世后,老人独自抚养外孙女一直到大学毕业。”刘雪梅说,最近老人腰上的毛病又犯了,自己没法做饭,也没法外出。于是刘雪梅便经常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说说话。老人有什么开心事儿、苦闷事儿也都会找刘雪梅倾诉。
据了解,前几年刘雪梅在工农路街道主要负责老龄和残联两项工作。在工作中,她每天和老人、残疾人打交道,深知每一位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也了解空巢老人心中的那份孤寂。“不管是老人还是残疾人,他们缺少关爱,渴望亲情。每次在大街上遇到熟悉的老人,他们老远和我打招呼,我的内心是充满感激的。”刘雪梅说,为了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作为一名从事民政工作的干部,她有责任给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家人般的关怀,让他们不因亲情的缺失而感到孤独,不因身体的残疾感到无助。
助老——“有事就找刘雪梅”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刘雪梅需要与辖区的老人打交道,老人们早已习惯了“有事就找刘雪梅”。
“老人和小孩子其实是一样的,他们喜欢热闹、喜欢和你聊天、也喜欢听你说话。只要他们认定了,那你就深深地住进他们心中了。”说起和老人之间的关系,刘雪梅脸上有了笑容。
15年最基层的工作经历,让刘雪梅深刻体会到残疾老人生活中的诸多不容易。“他们饱受年老体衰与身体残疾的双重磨难,渴望亲情,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刘雪梅说,只有给老人们亲人般的关爱,才能让老人不因亲情缺失而感到孤独,不因身体的残疾而更加无助。
在路过工农路社区的一片住宅区时,刘雪梅向聋哑老人孙德安曾经的住处望了望。“孙德安老人80多岁,无儿无女,也无经济收入,一直靠政府的低保金生活。2019年2月,老人因病去世。还是我们街道和民政部门一起帮忙料理的后事。”说起这段往事,刘雪梅心情有些沉重。
那时候刘雪梅还在从事街道老龄工作,照顾这位特殊的老人成了她工作与生活的一部分。老人不能说话,她就用纸笔和老人交流。十多年里,她除夕为老人送饺子、中秋送月饼,平时送食物、病时送药品,给予老人亲人般的关爱。
“我们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这些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的工作就是和老人们打成一片,令人欣慰的是老人们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他们有需求愿意和我倾诉,我感谢他们,是这些老人成就了我,让我懂得感恩。”刘雪梅说。
在刘雪梅的影响带动下,辖区一批有爱心的干部职工和群众加入到了服务老人的队伍中,街道上敬老爱老助老的文化氛围逐渐浓厚。刘雪梅也先后获得白银区2016年“为老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白银市“十佳敬老模范”荣誉称号、2017年甘肃省“十佳敬老模范”提名奖等。近日,她被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委评为2020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乔斌)近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员来到白银市全民健身广场,检查元宵灯展用电线路及设备,用心护航元宵灯...
白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银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