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带脱贫 平川区毛卜拉村“一户一田”奔幸福

白银晚报 2020-10-14 08:3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琴琴 李倩 文/图

“家中有5口人,如今住的是90多平方米的房子,女儿出嫁了,还有两个儿子。以前的日子很困难,我有心脏病,孩子要上学,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在政府的帮扶下,日子越来越好,心情愉悦了,病也慢慢好起来了。”赵明全是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村民,2018年以前,他们一家5口人住在4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里。2018年,仅仅花了1万元他就搬进了位于共和镇易地扶贫搬迁毛卜拉村安置点90平方米的新楼房,两室两厅一卫户型,南北通透、冬暖夏凉、宽敞明亮。

赵明全家所在的安置点建了5栋6层共177套安置房。其中,安置的易地扶贫建档立卡户有77户346人,随迁户有100户468人。在赵明全等人搬家的时候,毛卜拉村的党员、干部开着自家的车,一趟一趟帮着拉东西。

为了保证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干、能脱贫”,针对毛卜拉村原有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农村发展动力不足等难题,按照“小实验、大方向、做示范、探路子”的要求,毛卜拉村试点推行了“一户一田”改革。

2019年,村上统筹资金,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并对田、水、林、路进行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同时,还成立了白银润丰泽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甘肃馨康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白银毛盛农机服务合作社、毛卜拉村用水协会。

毛卜拉村驻村队队长刘德强告诉记者,村上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互换并地,实现范围不变、二轮土地承包权不变、耕地用途不变,有效消除了群众的顾虑。

以前,赵明全家里的地很分散,东一块、西一块的有11处,共9亩。他家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刨去成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农闲时还得四处去打工。“以前去地里最远的要3.5公里,现在地基本就在家的旁边,1公里的距离就到了,我们也方便了很多。”

现在,通过“一户一田”改革,赵明全家的地聚集在一起,成了一整块。他拿出其中的7亩地建了2座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剩余的2亩地用来种玉米。“我们这里的西红柿口感很好,销售方面不用愁,菜贩子直接到地头等着收呢。”赵明全说,看到种大棚西红柿收益还不错,他又租了1座大棚用来种西红柿,一年下来,他家的纯收入有三四万元。

目前,毛卜拉村共整合耕地1万余亩,原来的8756块土地已整合成802块,村民每户分配一块土地,引导外出农户就近流转,使单块土地最大面积达到20多亩。同时,由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500亩,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确保村民共同收益,人均增收达到1.2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120万元。

毛卜拉村九社村民傅少飞兴奋地说:“现在真是省工、省时、省力。之前我家有承包地35亩,分布在7个不同的地方,耕地要用骡子耕,一天最多耕水浇地1亩、旱沙地4—5亩,所有承包地耕一遍需要8、9天时间,土地调整为一大块后,用旋耕机一天就能犁完,给田地浇水更省时间,过去在7块不同的地方来回跑,需要7、8天时间,现在只要16个小时就能全部浇完。由于旋耕机犁地深,保墒好,玉米亩产比以前提高,原来1亩玉米产量最高800公斤,现在亩产达900多公斤。”

记者看到,一大片花椒树上挂满了一簇簇红彤彤的花椒,田野里椒香四溢。毛卜拉村九社村民傅少元正在花椒地里采摘花椒。“调整土地前,这里只有1.2亩花椒地,其余土地分布在7、8处不同的地方,村上考虑到我家在发展花椒产业,就把24亩承包地全调换到这里。”傅少元说,“现在我家土地变成一整块田,非常便于种植、管理,做大花椒产业。以前东一块、西一块,不好管理。”

“农田集中连片后,农民不用再东奔西跑,节省了精力和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假如有人要租地,更方便流转协议的达成,减少以往土地纠纷,有利于合理规划土地和提升土地价值,方便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更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方便运用农用机械进行生产、施肥及收割,单位面积耕种成本大大降低。”刘德强讲起“一户一田”带来的好处时滔滔不绝。

毛卜拉村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万新介绍,现在毛卜拉村共有旱地3000亩、水浇地10000亩,存在浇水不方便、地小、收割机器太大无法进地收割等问题,村上专门设立了农机服务站,花120万元购买了大型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为农民服务,农机收费价格比市场价低50%,既省工、省时、省力,节约了成本,还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我们的以前产量是800—900公斤,现在产量为900—1000公斤。”

把分散、低效经营的小农户聚集起来,集中由本村农机合作社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破解了农村劳动力外出“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难题,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让种地不再是难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共和镇副镇长杜泽渊介绍,从毛卜拉村试点来看,“一户一田”确实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发展,下一步将在全镇推广,力争在2021年初,其他8个村全部实现“一户一田”制。

新闻推荐

公园里山楂满枝 为安全切莫食用

本报讯(记者乔斌)金秋十月,市区公园、景区的山楂树上缀满火红果实,引来一些市民采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山楂树不仅因防...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