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块 田” 解 决 大 难 题 平川区毛卜拉村“一户一田”破解农业发展瓶颈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俞树红
9月10日,“白银市全媒体集中宣传讲好白银故事”采访团来到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探访该村在全省率先试点“一户一田”制,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新路子。
平川区信访局副局长、毛卜拉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德强告诉记者,“一户一田”政策是指一个户口,只能拥有一块农田,但并不是要收回农民手中的土地,而是通过村上整合,实现“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的土地调整目标。
刘德强介绍,针对“一户一田”政策,他专门做了调研,发现毛卜拉村农户的承包地,点多面小,田间管理难度大,不利于机械耕作,难以形成特色规模种植,农民增收难度大,种地积极性不高,更不利于土地流转。
2019年1月,为有效破解农村土地分散化、碎片化、农村发展动力不足难题,毛卜拉村按照“小实验、大方向、做示范、探路子”的要求,通过党支部引导、民主协商、群众参与等形式,因地制宜、大胆探索,试点推行“一户一田”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最初在毛卜拉村一、二、四、九社,306户中率先实施“一户一田”制,调整土地4186亩。之后,在其余5个社推广。
记者来到毛卜拉村九社村民傅少元的花椒地时,他正在采摘花椒。一大片花椒树上挂满了一簇簇红彤彤的花椒,田野里椒香四溢。
“调整土地前,这里只有1.2亩花椒地,其余土地分布在七八处不同的地方,村上考虑到我家在发展花椒产业,就把24亩承包地全调换到这里。”傅少元说,“现在我家土地变成一块田,非常便于种植、管理,做大花椒产业。以前东一块、西一块,不好管理。”
那么,实行“一户一田”对农民带来哪些好处?
毛卜拉村九社村民傅少飞兴奋地说:“现在真是省工、省时、省力。之前我家有承包地35亩,分布在七个不同的地方,耕地要用骡子耕,一天最多耕水浇地一亩、旱沙地四五亩,所有承包地耕一遍需要八九天时间。土地调整为一大块后,用旋耕机一天就能犁完。给田地浇水更省时间,过去在七块不同的地方来回跑,需要七八天时间,现在只要16个小时就能全部浇完。由于旋耕机犁地深,保墒好,玉米亩产比以前提高,原来一亩玉米产量最高1600斤,现在亩产达1800多斤。”
“农田集中连片后,农民不用再东奔西跑,节省了精力和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假如有人要租地,更方便流转协议的达成,减少以往土地纠纷。有利于合理规划土地和提升土地价值,方便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更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方便运用农用机械进行生产、施肥及收割,单位面积耕种成本大大降低。”刘德强讲起“一户一田”带来的好处时滔滔不绝。
“当初推行这一政策时难度比较大,村上领导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倾听群众心声,征集村民意见,召开户代表会议集体讨论,讲调整土地后的好处。并把土地分成三个等级,先让村民选一等土地,党员和村领导最后选地。”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周保平说,全村共整合耕地1万余亩,原来的8756块土地被整合为802块,村民每户分配一块田,单块土地最大面积达到20多亩,并引导外出农户就近流转土地。同时,村集体集中流转土地500亩,实行“确权确股不确地”,确保村民共同收益,人均增收达到1.2万元,村集体经济达到120万元。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毛卜拉村成立了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白银润丰泽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白银毛盛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毛卜拉村用水协会。
毛卜拉村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万新介绍,现在村民的牲口都卖完了,村上花120万元购买了大型旋耕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为农民服务。农机收费价格比市场价低50%。
把分散、低效经营的小农户聚集起来,集中由本村农机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破解了农村劳动力外出“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难题,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让种地不再是难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共和镇副镇长杜泽渊介绍,从毛卜拉村试点来看,“一户一田”确实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发展,下一步将在全镇推广,力争在2021年初,其他8个村全部实现“一户一田”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涛)“白露”节气过后,白银市的早晚温差持续加大,最低气温跌至个位数,秋意明显。9月14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预计...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