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 白银区乡村旅游为农民群众打开幸福生活大门特约通讯员 包兴鹏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白银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后建成精品特色村15个、美丽宜居村7个,创建省级清洁村庄45个,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村5个。乡村绿色发展有效提升了绿水青山“价值”,金沟河生态示范带、沿黄休闲旅游经济带蔚然成型,“美丽乡村”叠加“美丽经济”,为白银区乡村振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规划引领绘就“美丽”蓝图。建设伊始,白银区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经济实用、体现特色的原则,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相衔接,突出本地建筑特色风貌,对水路房、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环境绿化美化等统筹安排,尊重村民意愿,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及《乡村振兴规划》《沿黄休闲旅游经济带发展规划》,严格按规划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
为有效发挥资金效益,白银区积极整合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捆绑实施、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建立“各级财政投一些、整合项目靠一些、社会捐助帮一些、金融单位贷一些、群众自己筹一些”多元筹资路子,以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打响了乡村振兴的首场战役。特别是2018年以来,白银区美丽乡村建设与金沟河生态治理等“绿色工程”快步推进,建设热潮如火如荼。一个个难题被破解,一项项难关被攻克,顾家善、罗家湾、强湾村、萱帽塔、大川渡、大坪等一个个美丽乡村破茧成蝶,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绿色产业引领“美丽”经济。美丽乡村建设唤醒了沉睡的资源,带动绿色产业蓬勃兴起,让“美丽经济”成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
水川镇顾家善村烟柳碧树、小桥流水,红花香草、白墙灰瓦,光阴雕琢的巷陌唤起游人心底的浓浓“乡愁”……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沿河小村,成为白银区美丽乡村“代言人”,顾家善的改变,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催化和提升。几年前,这里的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种植大棚蔬菜和外出打工,村子里冷冷清清。如今,火热的乡村旅游,让不少出去的年轻人选择了回乡,他们带着新观念、新思路,借助乡愁乡韵,做起了“美丽”文章。目前,村里已发展农家乐3家、特色民宿2家,既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服务,又为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务工就业平台。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一些原本藏在乡村人未知的“特色”成了招牌。强湾乡强湾村着力打造“乡坊”特色品牌,挖掘和升级村上原有的传统手工艺,用具有深厚底蕴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依托传统酿醋工艺成立的醋坊,钩沉着百年醋香,采取合作社经营模式,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已达到年产1.5万斤以上的规模。醋坊旁边,磨坊、油坊生产的长面、胡麻油口味地道,吸引游客慕名而来,旅游消费热了、村民们也乐了。
在强湾乡白崖子村罗家湾,山坳坳里的200亩核桃树成了村民们名副其实的“摇钱树”。得益于多年生态治理和美丽乡村打造,如今“绿水青山”的罗家湾,发展起了集核桃采摘、餐饮休闲、垂钓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原本贫瘠的盐碱沟变成生态宜居、富裕兴旺的“幸福桃园”,让村民们致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激活乡村旅游“一池春水”,开启乡村振兴“无限春光”。大坪农业园区以日光温室蔬菜和特色林果为主导产业,采取“园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将乡村休闲旅游作为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今年以来,大坪花海、园区采摘旅游收入已超过100万元,解决周边村民就业80余人。乡村旅游就像一把金钥匙,为农民群众打开了幸福美好生活的大门。
据统计,今年截至7月底,白银区接待游客186.1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11.49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5.44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1.72亿元,新增旅游就业人数500人。“美丽经济”已在白银区的沃土上绽放开来,渲染着乡村振兴的如画图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乔斌)8月8日上午,白银市围产医学中心、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区揭牌暨签约仪式在白银市妇幼保健院(白银市第一人...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