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戏进校园,让学生感受本土非遗文化魅力

白银晚报 2019-11-01 15:06 大字

本报讯 (记者李琴琴)乐曲悠扬,经典传承。10月30日下午,2019年戏曲(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白银区第一小学,向同学们讲述“曲子戏”的文化背景、表现形式、艺术特色、在剧中的行当等相关知识,并表演了传统节目《赠伞》,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曲子戏《西厢调》小曲发祥于水川镇大川渡,盛行于白银市黄河两岸及周边地区。大川渡举人张海润在国子监期间以《西厢记》情节内容为参照,根据陇中地区特别是黄河两岸人们的生产生活、业余爱好和习惯,于1875年创作完成了歌舞小曲,冠名《西厢调》。曲调有27种,大致归为4类:叙述型、欢快型、忧伤型、风趣幽默型,在具体演唱中4类曲调常常穿插运用。

《西厢调》小曲不同于其他剧种,曲调比秦腔细腻,无过高音调,曲调比南方剧种高昂,便于传唱、喜唱者不论音调高低,皆可演唱。演唱形式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即可演唱,深受百姓喜爱,久唱不衰、百听不厌。

白银曲子戏已经在民间流传了近130余年,尽管在内容上有所演变,增加了民间的创新内容,但在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基础上,仍保留有西厢调中的曲子词和曲调,这使得元曲文化的余脉在民间得以延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当天表演的《赠伞》,讲述的是千年修行得道的白蛇和青蛇私自下凡,恰遇许仙同舟共渡,顿生爱慕之情,忠厚的许仙因雨而将伞赠予白蛇,留下借伞还伞的情缘。一腔腔方言、一段段唱词,古韵雅风,别具情调,同学们充满了新奇和浓厚兴趣,这么近距离看曲子戏表演,让他们初步对民族戏曲有了感受。

五年级学生朱安怡看完曲子戏表演后,对戏曲表演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她说,今天看了叔叔阿姨们的表演,感觉很喜欢。以前对戏曲有很多的误区,感觉追星、唱流行歌是“酷”、是时尚,而听戏、看戏、唱戏则是老土。今天“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仅近距离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更让我们了解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时尚”。

关东芳是白银区第一小学的音乐老师,作为一名水川人,提及曲子戏溢于言表,当听到熟悉的旋律,她忍不住哼唱了起来。“我从十岁就开始跟着家人在逢年过节看曲子戏,由于喜欢看的时间久了,自己也就会了,虽然这么多年再没看过,但听到熟悉的旋律,还是能记起一些。”

关东芳告诉记者,今天我们的学生第一次听白银的曲子戏,我认为其意义非常重要,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学习我们的非物质文化,有助于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对我们地方特色文化戏曲的了解,等到孩子们长大以后,她们会认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是独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会更加喜欢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给孩子们灌输民族文化,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启发引导孩子们向美向善,提高品位和综合素质,提高文化自觉、自信,才是硬道理。”

据悉,本次活动由白银区委宣传部、白银区财政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教育局联合主办主办,白银区文化馆承办,甘肃金凤凰传奇文化传媒演艺有限公司协办,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三城同创”以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戏曲知识普及教育,广泛提升未成年人戏曲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水平,推动戏曲传承发展。

新闻推荐

开车玩手机 别把安全当儿戏

梁进赟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不管是吃饭、走路、坐车,甚至是开车,都在拿着手机刷刷刷,或者聊微信。大家都知道,在开车的时候看...

白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银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