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筑梦“绿色” 新城崛起银西 国家级“绿色园区”银西生态产业园创业纪实特约通讯员 李德科

白银日报 2019-10-28 09:25 大字

漫步在白银银西生态产业园,放眼望去,马路宽敞通达,入园企业数量繁多,保障房鳞次栉比,银西花海公园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白银新区、产业新城”“白银副中心”“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区域”……一个个功能区为生态园注入了的新的活力。

何曾想过,十年前这里还是飞沙走石的荒山,一场大风从春刮到冬。如今,这片荒山变成了一座集现代化、园林化、集约化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园区,已发展成为引领白银绿色发展的生态之城、高新技术聚集的产业之城、投资兴业的筑梦之城和吸纳人口就业的宜居之城。更为可喜的是,日前,国家工信部公示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银西生态产业园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这是园区持之以恒坚持绿色发展的积极成果,也标志着园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一业独大”优势渐失,面对经济发展何去何从的现实拷问,白银区开始谋划寻求一条“多元支撑”的转型升级之路。在白银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基础上建设银西生态产业园,构筑产业聚集发展平台,一张新蓝图应运而生。

规划引领未来。有鉴于持续五十年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困局,银西生态产业园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确定了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基调。经过深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了功能布局科学合理、集聚效应突出体现的园区规划,开启了以“绿色产业”引领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推进“工业强区”、以招商引资引入“活水源泉”的转型发展之路。

蓝图绘就,唯有行动以贯之。园区2011年全面开发建设以来,白银区积极争取资金,拓展融资平台,用足用好用活国家政策,为园区迈步前行打下坚实基础。园区的建设者们冒风雨、顶酷暑,以不占耕地为原则,硬是在荒无人烟的山沟里开拓出了万亩土地,演绎了一个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

累计开挖、回填土方近9000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2亿元,平整土地2万亩;持续推进“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33条46公里……昔日城郊荒山秃岭蜕变为高附加值的投资“热土”。

自2014年以来,先后实施重点项目80多个,建设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商贸物流、汽车商贸、住宅小区、城市综合体、科教城等八大功能区,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在支持企业稳步发展的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服务、社区养老、人才公寓等设施,银馨家园、锦华苑小区住户增至1.6万人,产城融合的新格局初步形成,为白银区转型发展撑起一片新天地。

保持定力,方能行稳致远。多年来,园区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绿色发展的初衷和方向从未偏离。

优化主导产业布局,着眼绿色、环保、低能耗、无污染,以“宁可不上项目,也不污染环境”为原则,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商贸物流、新型建材四大产业,打造生态型绿色产业链,实现节能、降耗、减污以及企业间、企业内部能源、原材料的有机循环和多级利用,推动绿色循环经济成为未来新的增长极。

植绿不止、青山可望。多年来,生态绿化与园区建设同步推进,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的美丽图景在产业新城徐徐展开。

打造多种业态互补共生模式,形成有生命力的产业生态圈,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

银西生物医药园,总投资5.4亿元的“加速器”启动投产;中小企业创新园,努力打造全省新型食品研发、生产、推广基地;新能源、新型建材及装备制造园,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优势互补,效益持续向好;现代物流园,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货运行业抱团发展,面向“一带一路”不断提速快进。

截至2018年底,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0.25亿元,入驻企业达到80户,完成投资50亿元,2018年实现技工贸收入33亿元,上缴税收3.2亿元,解决就业6500人。数字背后,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坚持不懈,写下的是一则则绿色发展的“白银故事”。

十年筑梦,未来可期!在国家级“绿色园区”这座新的里程碑前,白银区将提振精神,乘势而为,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努力朝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明天笃定前行。

新闻推荐

平川区税务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平川讯按照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部署,平川区税务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不懈在学做结合、查改贯通...

白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银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