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折翼天使撑起一片天 记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市特校听障儿童语训教师梁宏丽本报记者 王鹏程
梁宏丽,现为白银市特殊教育学校语训班教师。作为一名特教事业工作者,从1995年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生与党的特殊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她始终充满耐心和爱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为数百名“折翼”天使撑起了一片蓝天。
“宝贝,伸出你的小手摇一摇”。二十多年来,梁宏丽每天早晨都是如此,为孩子们耐心做着晨检。1995年,从南京特殊师范学校聋专业毕业后,梁宏丽就在白银市特殊教育学校从事聋校语文教学工作。三年后,她发现有一部分听障儿童听力并没有完全丧失,可以通过助听设备得到一定的康复,但是苦于没有专业的康复指导教师,致使好多孩子错过了最佳康复时间。
于是,她决定要筹建一个听力语言康复班。2001年,她的梦想实现了。多年来,她先后训练听障儿童156名,其中有116名听障儿童得到康复后进入了普通学校就学。即使在不断的听力语言教学中她的嗓子毁了、听力下降了,但是梁宏丽对每一个听障儿童从不言放弃。因为她坚信:“康复一个听障儿童,就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是她用真心爱心恒心让100多名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得到了康复,使他们走出了痛苦的无声世界,融入到了普通的人群中。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5年梁宏丽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2006年被授予全市“园丁奖”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市“骨干教师”,2012年被省残联评为全省“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今年,她更是被授予“全国助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比起正常儿童,听障儿童在智力、知识、能力、情绪、个性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为了高质量上好每一节课,梁宏丽不但要认真钻研听障儿童的教材教法,还要结合平时个别化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评估过的每个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水平,为其设计本堂课中该听障儿童应该达到的康复效果。
课中,她除了以利用玩教具的操作来激发儿童的兴趣,还要用超声段的语音变化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自己预期的康复目的。在单训课中,她本着全面康复的理念,探究了将听力、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与普通儿童园教育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教育领域整合的教学思路,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语言训练课、听力训练课、认知训练课等枯燥课程。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她常常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当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做,她还是那句话:“康复一个听障儿童,就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就像母亲那样呵护着每一位听障儿童,同时引导他们相互关爱,在学校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0至6岁听障儿童是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所以听障儿童来校时年龄都比较小,梁宏丽就主动为听障儿童缝补衣物,带他们看病打针输液,为他们购买衣物等生活用品,为有中耳炎的听障儿童定时清洗、上药,为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更换电池,给他们带去饺子、月饼、可口的饭菜……
甚至,她会利用听障儿童过生日的时机,为他们精心设计生日晚会,很快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壮壮曾一度脾气暴躁、性格古怪,在一次次感动和痛哭流涕之后,他终于被梁宏丽的真心打动,不仅对老师敞开了心扉,而且成为老师开展语训工作的得力助手。梁宏丽对每一个听障儿童从不言气馁,她始终相信:“只要精心培养,每一个听障儿童都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二十多个春夏秋冬,梁宏丽一直坚守着特殊教育这块贫瘠却充满生机的土地,她用心、用情演绎出人间最美的“真爱”。正因为她的决不气馁、永不放弃,才为那些需要康复的听障儿童争取了宝贵的康复时间;正因为她的决不气馁、永不放弃,才使100多名听障儿童走出了无声世界,融入到了社会的大家庭。
新闻推荐
平川讯近日,平川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在得到白银中心血站血液告急的消息后,紧急组织和号召爱心人士无偿献血,为生命助...
白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银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