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 衣袂飘飘 白银市首届端午汉服活动亮相金岭公园 本报记者 吴晓霞

白银日报 2019-06-16 21:24 大字

五月的金岭公园草木葱茏,湖波微漾。

6月7日上午,紫云轩广场前雅乐阵阵,衣袂飘飘,数百位汉服文化活动志愿者身着汉服,和着“君子之道,仁义礼信,华夏之仪,大千之合”的歌曲,为大家表演手语舞《礼》。由白银市文明办主办,白银公益爱心志愿者协会、白银市道德根文化学会等承办的白银市“首届端午汉服活动”正在这里举行。此次活动以“浓情端午,衣袂飘飘”为主题,分开场文艺演出和端午民俗活动两个部分。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此次活动的举行为今天的端午节赋予了别样的色彩。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穿汉服、行汉礼,再现悠悠古韵,让我们领略汉服之美。

“你是谁,仰望苍穹的目光为何那样孤独……飞过汨罗,飞过橘林,飞过楚天万里清秋,飞过文脉千载兴衰,飞翔在中华民族的心灵苍穹。”随着表演者激情澎湃的演绎,纪念屈原《生死交响》朗诵表演开始了。我们仿佛穿越到两千多年前,在汨罗江畔,一位诗人独自面对滔滔江水发出的声声质问。“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屈原的天问源于对日落月升、春去秋来等自然现象和楚王亲小人远贤臣之举的不解。最终,在那个五月初五,诗人带着“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悲愤,投入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千百年来,屈原被历朝历代所供奉,形成了今天的屈原文化,屈原精神。

接着是古典舞《相和歌》,“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舞台上,年轻的舞者长袖善舞,步履轻盈,将美丽的汉服和肢体语言结合,让大家感受到了《诗经》中美好而纯粹的恋情。

舞蹈《汉洛颜子》呈现了古代洛阳城中,美丽女子载歌载舞的景象。轻纱罗裙,舞步翩跹,纤腰灵动,回眸浅笑。

此时,天空下起了小雨,表演者们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最后大型歌舞表演《盛世华章》让大家知道了穿汉服的真正魅力及意义。

文艺表演美轮美奂,尽显汉服之美。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及汉服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的儒家书史体系,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文明的代名词。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政治文化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漫长的历史中“汉服”逐渐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

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汉服表演,并不是复古,而是以汉服为载体,弘扬中华文明,继承华夏文明的血脉、精神和文化遗产。

蒙蒙细雨,小小古筝表演者信手弹拨,有模有样,优美的曲调为端午民俗活动营造了浓浓的古典气息。紫云轩回廊下,雄黄酒点额开智、佩戴香囊、发放粽子、游百病等端午民俗活动依次开展。

雄黄酒点额开智,汉族习俗,在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将混有朱砂的雄黄酒涂在儿童的额头还有开智、启智的寓意。

端午节游百病,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参与者多为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在这一天,人们穿新衣,到野外游玩,然后手抱艾草而归。回家将艾草煮水洗澡,吉庆一年。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系五彩线,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带来好运。香囊、五彩线等优秀民俗传到今天,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在游百病环节,孩子们还表演了醉拳、采薇、精忠报国、丽人行等节目。参加游百病的志愿者冒着细雨来到人工湖边,接着来到了紫云轩北面的游廊。游廊内,道德根文化学会的老师组织大大小小的会员一起齐声朗诵《道德经》:“第十一章《无为》,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拍照留念。这的确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今天的活动,以端午节为契机,以汉服表演为载体,在纪念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重现了汉服之美和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白银市民奉上了一道文化精神盛宴。

(11)

(12)

(13)

(14)

(15)

①②③⑧⑨(14)(15)孙辛园 摄

④⑦⑩(11)(12)(13)张存勇摄?⑤⑥吴晓霞 摄

新闻推荐

五星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活力

本报讯(记者贵富堂)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五星街社区把坚持4项常态工作(送思想、送理论、送文明、送服务)、“5字”工作法(精...

白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银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