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城“守艺人”张炎刚:用补锅手艺养活一家人
在白银区双合路的自由市场上,过往的行人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一个小推车周边围着几个人,其中一位老人拿着锅仔细地看看,然后娴熟地剪掉坏了的锅底,用木槌敲打对锅体矫形后,又把它套在车上的修锅设备上面,一面摇动辅臂,一面平衡、划线、裁切、配底……这位老人就是目前白银市区为数不多仍在坚守修锅底“练摊”的老手艺人——张炎刚。30年来,他靠着这一门手艺撑起了自己的五口之家,将三个孩子供养成才。“前两年才把30万元的欠账还完,现在再坚持两年,干不动就再不干了。”老人笑着说。
自学成才走上修锅之路
“钉锅钉脸盆,换钢种锅底儿……”不管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城里人还是乡里人,绝大多数都不会陌生当时补锅手艺人这样走街串巷大声吆喝的情景。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那种情景已渐渐地从人们的印象中彻底远去。
阴雨连天之后的一个晴日下午,张炎刚老人推着装满工具的电动三轮车再次出现在了白银区双合路的自由市场上。摊子还没铺开,就有老顾客拿着需要修补的锅具找上门来。
“我找您找了好久,您今天开始正常出摊了?”“最近有点事,这几天都会正常出摊。”老人一边笑呵呵地回答,一边接过一位女顾客需要修补的锅具仔细查看了起来。“您这锅是不锈钢的,锅底有道细微的缝,需要到有氩弧焊的地方修,我这里修不了。”老人仔细查看后,指出了锅漏水的“毛病”。
几十年的补锅生涯,已让老人成为附近这片地方老少皆知的“名人”。经他修补的锅具不仅滴水不漏,细致耐用,而且工艺精湛,收费公道,受人称赞。孟献水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在这修了10来年的锅了。“张炎刚的手特别巧,不仅铝锅他能修,连电饭锅、电热器、电饭锅、电磁炉、高压锅、电炒锅都会修,家里的小家电都爱拿来这修。”
老人告诉记者,他们是河南洛阳人氏,有三个孩子,20世纪90年代和老伴随大女儿来到白银后,为了供孩子们上学,他和老伴摆过地摊、修过自行车、崩过爆米花,后来发现补锅很有“前途”,许多师傅的活排着队根本干不过来,于是在考察一番后,老人一咬牙,从老家购进了一台补锅设备,成为了一名职业补锅人,这一干就坚持了30年。“我这修补锅盆的手艺都是自己观察摸索学来的,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就是喜欢动脑动手,一般的东西我看一遍就基本能学个差不多。”老人有点自豪地说。
补锅手艺养活一家人
记者在老人的摊边看了一会,发现这是一个既需要力气又需要技巧的活。只见老人把一个锅拿起,用大剪子在原来坏的锅底旁边开一个小洞,然后把剪刀伸进去剪一圈,旧锅底就被剪掉了,再把它套在车上的修锅设备上面,一面摇动辅臂,再把没有底的锅放在铁架上在剪口处,用木槌敲打对锅体矫形,作为旧锅与新底的结合处。而老人车上的这台“全能型”的修锅设备,让老人很自豪,他说:“我这台设备买来后我又进行了技术改造,现在基本上就是全自动的,不仅补锅效率提升了不少,而且省时省力。”靠着这台设备,老人很快在白银补锅行业站稳了脚跟,并且逐渐独占鳌头。
据老人讲,他刚开始进入补锅行业的那会儿,白银市面上有12家补锅的,后来他把买来的修锅设备改造提升后,不仅补锅速度又快又好,而且干净卫生,不像其他的师傅用传统的手工补锅,补完锅后还得糊一下锅缝,因此许多补锅师傅竞争不过,最后不得不转行走人。“我补的锅,质量啥的不用说,至少能用30年。”老人说。
老人有三个子女,老伴没有工作。补锅30年来,老两口相伴着早出晚归,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收入都放在供子女上学上。如今子女们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归宿,其中一个孩子还在法国留学,现在也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这对老人来说是最大的安慰,特别是前两年老人终于把30多万元的欠账全部还清,这让他总算是能松口气了。
说起现在的生意,老人明显地感觉到近四五年前来补锅的人越来越少,“前些年,顾客特别多,和老伴两个人从早到晚的忙碌,一天能挣200到300元,现在有时候一天100元都挣不上。”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这几年他还学会了修理烧水器、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等一些电器。老人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基本都换上了不锈钢的用具,即便有的家庭使用的铝锅、水壶坏了,一般都会直接换新,很少有人拿出来修补。只有一些舍不得扔的老年人,才会拿出来修旧利用。如今自己老了,这门手艺年轻人也看不上,等哪天自己干不动了,也就不再干了。“不能只拿孩子们的钱,趁着身体还硬朗,多挣点零花钱。”老人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5月18日,白银市八中举办2019届高三学生成人仪式,全体高三学生举右拳,面向国旗庄严宣誓,喊出对青春的承诺和对成人的责任...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