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 平川区宝积镇响泉村美丽乡村建设纪实本报记者 张江江 文/图
硕大的陶瓷艺术品
黄河水车景观
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向大山深处的村庄,清澈的泉水流入家家户户,一座座农家新居在绿树鲜花掩映下熠熠生辉,犹如一个个璀璨的珍珠,镶嵌在这块土地上……这里便是位于平川区宝积镇的响泉村。
正值四月,记者走进响泉村,“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道路旁一排排杨柳焕发生机,迎风摇曳,颇具特色的陶瓷饰品点缀着整个村庄,美轮美奂,这里古树婆娑,红墙黛瓦,叠嶂映彩,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宛如一幅“生态、绿色、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图景。
响泉村,地处平川中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现辖4个村民小组,659户2496人,有党员61人,耕地3988亩,其中水地3464亩、旱地524亩,农作物种植以玉米、胡麻、小麦等为主,经济林以桃树为主,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33元。
2017年,该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建设点以来,平川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全市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立足村情实际,打响了一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全民战役。
初入响泉村,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便是“以净为底、以美为形”。这里一片片花海灿若云霞,一座座新民居高低错落,一个个生态庭院如诗如画。近年来,响泉村精雕细琢打造宜居环境,通过持续抓好“四治两建”,实现环境净化、美化、绿化、亮化。
全村开展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清理粪堆、清除残墙断壁、清除白色污染,治脏、治污、治乱、治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清四治”村庄环境治理行动,全面清除垃圾杂物、残墙断壁、公共空间和农户庭院,实现村庄内外洁净。投资36万元拆除危旧建筑物20处,清理废弃建筑物及陈旧垃圾3000立方米;投资20万元改造沿村主干道两旁危墙250米;组织村社干部群众600余人(次),出动装载机19台(次)、三轮车80余(次),清理各类垃圾50余吨,整理规范垃圾堆放点300余处,覆土掩埋300余处。同时,实施农村增绿行动,鼓励群众在道路两旁、村庄周围、田头地埂开展造林绿化和庭院绿化,倡导在房前屋后种植花木,建设生态防护型、生态经济型等村庄,实现乡村环境绿化美化。现如今,全村已投资30万元,绿化带道牙安装3000米,道路两旁植树830棵,栽植灌木300余株。
环境美了,生活也美了起来。全村紧紧围绕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利用城郊村优势条件,建设了以大枣、枸杞为主的林果生产基地1000亩,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瓜菜生产基地,以玉米制种为主的种子生产基地,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畜禽养殖基地;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通过通讯网络全覆盖,加大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应用力度,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多方位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和支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网上直销;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推行“三变”模式,大力发展“旅游+”“生态+”及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生态康养、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
同时,根据响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全村重点突出泉文化,充分运用陶瓷元素,打造了两路(响泉大道、公园路)一环(村委会至学校环线),建设了响泉文化博物馆、响泉公园、乡村记忆博物馆等十大富有特色的景点。
民富了,生活好了,村民乐了。如今,在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号角下,响泉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懈努力绘制出了一幅秀美蓝图。
新闻推荐
活动现场。本报记者李琴琴摄本报讯(记者李琴琴)为了让一年级同学初步了解少先队的知识,明确入队的意义,提高他...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