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破茧成蝶 改革开放40年白银旅游业谱写发展新华章本报记者 王鹏程
改革开放40年,是白银市旅游产业从无到有,破茧成蝶,谱写华章的40年。
40年来,全市上下立足实际,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积极拓展旅游市场,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全面加强行业管理,不断提升旅游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走出了一条符合白银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40年来,白银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黄河明珠,魅力白银”的旅游品牌形象基本形成,以黄河石林、会师旧址为代表的白银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47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44个,人文旅游资源93个,服务旅游资源10个。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3A级以上景区6家。
随着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市旅游链条逐步完善,旅游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由建市之初的不到100人增加到5000余人,带动间接从事旅游业从业人数3万余人。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由建市之初的1万人次、不足5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000万人次,60亿元以上,旅游产业已成为促进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40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
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市积极争取各方面的项目资金投入到旅游景区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截至目前,红岘台——石林,白银——桦皮川等一批等级公路建成使用,重点景区(景点)全部实现了与干线公路的连接。
按照国际知名旅游产品标准,全面启动石林国家5A级景区建设工程,推出景区空中俯瞰、骑行龙湾、漫游石林、鱼虾美食品尝、特色水果采摘、“花映盛世”观赏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切实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带给游客一个不得不来石林的理由。
立足自然就是景点、村庄就是景区、庭院就是景色的淳朴民俗风貌,以“花火、花情、花迷、花意、花田”为基调,以“花”为媒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精品旅游,着力打造移步即是景,入眼有乡愁的美丽乡村田园风光。目前,以花村·顾家善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六朵金花”、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龙湾村、水韵·独石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在全市遍地开花。
以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水川康养小镇、会师旧址为载体,以资源互补、错位发展为导向,集中力量开发提升黄河风情游、红色教育游、丝路古迹游、绿色生态游、工矿遗址与现代工业观光体验游和农村休闲游6大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覆盖白银全境,外通内联的全市旅游新版战略发展图。
目前,六大跨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从时间和空间上浓缩黄河文化,串联水川黄河大峡、乌金峡、水川康养小镇、青城古镇等沿岸旅游景点的黄河风情游特色旅游线路已与兰州、银川等黄河文化旅游带城市交织融合。
这40年,实施旅游发展融合拓展,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40年来,白银旅游加强黄河文化、民俗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积极将张绣、王进宝、岳钟琪、潘育龙、范振绪等历史名人融入旅游景区开发、特色产品包装、旅游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环节中,借名人效应扩大景区影响。
充分依托环青海湖自行车赛,黄河石林国际越野赛等平台,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资本挖掘和培育野外拓展训练、黄河水上漂流、山地汽车拉力、徒步露营攀爬、景观科考探险和滑雪、滑沙、垂钓等新兴户外运动,(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宋奋吉主持本报讯(记者贵富堂)10月23日上午,市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4次党组(扩大)会议和第35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
白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银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