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八中:迈上发展的快车道本报记者 赵桐

白银日报 2018-10-24 09:07 大字

“四五排平房,两栋三层砖混楼,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白银公司一中校区,也就是现在的白银市八中的前身。”今年70多岁的退休数学教师张颖回忆道,改革开放四十年,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教育事业像是春天的幼苗,在阳光雨露下开始茁壮成长。“78年刚刚恢复高考制度不久,白银公司只有公司一中一所中学,后来学生分出去才有了公司二中,再后来有了公司三中。”张颖回忆道,当时学校有两千多人,高中部在三层楼上课,初中部在平房上课。

砖地灰墙,毛玻璃黑板,学校条件很是艰苦,特别是冬天,教室里都要生炉子。每天早晨,炉子才点着,一下子暖和不起来,学生们都是缩手缩脚,写字的手都张不开,冻得人直跺脚。当时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各县区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学。

1986年,国家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此后,学生人数开始明显增加,上学成了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大概是1980年,高中分了文理科(以前文理科混合),85年公司一中的学生全部搬进了楼房。”她说,义务教育实行后,学校越来越好了。我还清晰地记得教学楼的木门窗经常坏,学生们经常自己动手修理门窗,后来木门窗换成了钢门钢窗。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也分开了(以前是共用一间),而且增添了很多新设备(以前只有几个试管量杯)。再后来到了九十年代,学校有了微机室,学生们也有了校服。义务教育的实行,让更多的孩子有了上中学的机会。

“以前教师没有现在这么高的地位,待遇也比较低。”张颖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而现在,退休工资已经五千多块了。

几年前,张颖又来到了曾经工作了20多年的市八中。崭新高大的教学楼、水冲式卫生间、多媒体教室和折叠式的黑板让她耳目一新。张颖感叹,学校的变化真大。老师们和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教师的队伍壮大了,待遇提高了,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更是把学生与社会连接了起来,不再是关起门来死读书、教死书。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教育事业迈上了新时代的快车道。

新闻推荐

白银举行“就业扶贫行动日”招聘会

本报讯(记者马晓微)10月17日,是第5个国家扶贫日,为贯彻落实精准脱贫部署,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当天,白银市2018年“就业...

白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白银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