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图书馆人民广场馆开馆一月多每天近700人进馆 本报记者 李琴琴 文/图

白银晚报 2018-09-04 09:52 大字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7月21日,位于兰州路的市图书馆人民广场馆正式对读者开放,引发市民极大关注,前往图书馆的市民络绎不绝。记者了解到,开馆一个多月,每天有近700人走进图书馆,每天有近300人办理读者借阅卡。

近日,记者在图书馆看到,虽然假期已过,但馆内仍有不少市民前来借阅图书。今年66岁的杨伯福是一名退休人员,自从新图书馆建好,他连自己最喜欢的纸牌都戒了,开始迷上了看书。

杨伯福告诉记者,他家住在西区,退休后,他每天都上街去打牌消磨时间。市图书馆建好后,第一次来他就喜欢上了这里,发现看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现在每天都会来这里看杂志、做笔记。杨伯福尤其喜欢看养生类的杂志,学习里面的内容保养身体。“这里环境非常好,确实给市民带来了方便和好处。我现在每天下午都坚持来,从两点多一直看书到5点左右,对老年生活很有帮助。”

采访中,几乎所有市民都欣喜于能体验这样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我一直盼着图书馆开放呢,这次来了感觉很不一样,绝对高端、大气、上档次。”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前就是图书馆的忠实读者,新馆建成后虽然路程远了一些,但听说新馆变化很大、功能也更多,就一直期盼着新馆开放。“这里的设施更现代化,而且环境比老馆好,我觉得来一次路远点儿也值。”

为满足市民学习的需要,人民广场馆专门在四楼开辟了自研阅读室,是读者自主学习场所。该阅读室空间开阔,光线充足,并向读者提供开水,读者进门登记即可。由于这里环境好、学习氛围浓,吸引了很多未就业大学生前来学习。“这里环境特别好,还离家近,自从新图书馆开馆,我每天都来。”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顾华告诉记者,在家里人会比较放松,没有时间观念,会分心去做其他事情,而来图书馆就不会。

准备考研的焦云和李博霖也是每天都来,和学校一样,每天都是按时按点,非常规律。“平时在家里也学,但这边感觉环境比较好,学习氛围也更浓厚,学习效率比价高,能更好地安排时间。”焦云说。

据该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该层平时主要是一些未就业大学生来学习,假期的时候主要是学生,每天有180人左右。

新图书馆开馆后,三楼的外借阅读室则向读者提供图书开架借阅服务,收藏有综合类和少儿类图书1.5万册,采用数字化系统统一管理,实现了藏、借、阅、咨询一体化服务。读者可以将图书借出,也可以现场进行阅读,因此吸引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

记者看到,最近图书馆内看不到上学阶段的孩子,但是带幼儿来图书馆的家长并不少,基本都是学龄前儿童。市民孙女士的孩子今年13岁,她为孩子办理了一张借阅卡,“只要有空就会带他来图书馆,除了看书,重要的是想让他感受这里的氛围,喜欢上读书。”

管内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方便读者,新馆把书籍的外借和办证放在了一个地方,方便快捷。同时借阅书籍的时间也延长了,30天后如果想继续借阅,可以通过终端手机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续借。

据市图书馆业务辅导部主任李昌军介绍,由于市图书馆老馆服务面积相对小,市民很多时候“一座难求”,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阅读空间,才增设了市图书馆人民广场馆。从开馆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600至700人走进图书馆。利用率比较高的是四楼的自研阅读室,节假日人数不断增加,暑期以学生为主。这里的藏书都是全部重新采购的新书,约有50万册左右的新书,每本书都会分门别类的放好。

新馆的开放,也为读者们增加了一些特色服务。李昌军说,原来老馆由于面积的限制,没有设立创客空间,新馆面积大,在五楼设立了创客空间,市民可以在这里品茗阅读、以书会友,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这是公共文化设施,只要是与读书有关的活动,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个空间。创客新馆开了以后,馆内组织了一场亲子诵读会,今后我们将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一座城市的气质,不仅是华丽的建筑、宽阔的街道,更应该是弥漫的书卷气和浓浓的人文情怀,在承载着城市血液的图书馆,这座被誉为“城市第三文化空间”的文化综合体,不断迎接着市民的“读书潮”,也为白银市打造书香城市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新闻推荐

平川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平川讯(特约通讯员张世斌)平川区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污染源控制力度,强化执法监督检查,畅通信访举报...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