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不幸离世 无偿捐献眼角膜 凡人施耀山:留下双眼看世界

白银晚报 2018-03-13 09:31 大字

捐献证书。本报记者乔斌摄

本报讯(记者乔斌)3月10日,54岁的白银区居民施耀山在家人的陪伴下安静地离去了,遵照他生前想要捐献眼角膜的意愿,家人拨通了白银市红十字会电话。接到电话后,兰州一家眼库的医生赶赴白银及时取出了两份眼角膜。

施耀山的儿子告诉记者说,他尊重父亲的决定,希望父亲以这样的方式“重生”。

“有人因为我的眼睛而重见光明,那就好像我没有离开。”

2017年7月,家住白银区的退休职工施耀山,被检查出肺癌后,今年再次因病情加重入院。在病床上,施耀山给儿子交代后事,自己死后火化,把骨灰洒在黄河。“我的眼睛还能用,能不能捐献给他人?”施耀山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社会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唯有这双眼睛是有用的。如果有人因为我的眼睛而重见光明,那就好像我没有离开。”

作为家里独子的施煜钧说,父亲只是一名白银公司退休的普通工人,平时的爱好就是看看电视,他以前看到捐献器官的新闻时就说过,百年之后,要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我还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父亲是认真的。

3月10日上午,施耀山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生命弥留之际,他还和儿子交代,自己过世后,一定要把眼角膜捐献出去,也是自己为社会尽最后一点力。

施煜钧告诉记者,他和母亲及四叔商议后,做出了支持父亲的决定。

将为4位患者带来光明

3月10日晚11时50分,施耀山离世了。施煜钧强忍着丧父之痛和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

“医生在了解了父亲的相关病情后,确认癌细胞没有转移到眼部,表示父亲的角膜能够应用于临床。”施煜钧向记者表示,作为父亲的亲人,他们肯定希望父亲离开时是完美无缺的,但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他们愿意舍弃自己的小爱,把父亲的大爱传递下去。

3月11日上午10时许,兰州一家眼科医院的医生赶到了医院。该眼科医院医生王有江介绍,眼角膜目前没有替代品,非常缺乏,施耀山的眼角膜将用于为因角膜病丧失视力的患者恢复光明与健康,这对眼角膜最多可以为4位患者带来光明。非常感谢施先生的大爱,也特别敬佩施煜钧的支持。

采访最后,施煜钧说,做出这个决定也很艰难,虽然自己和父亲没读过太多书,但也明白这个道理,人死之后,埋入地下,若干年后,就变成了一抔黄土,什么都没有了,如果能帮助到别人,其实是生命的另外一种延续,更有意义。

眼角膜匮乏呼吁更多人捐献

对此,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器官移植的需求日益提高。同时,角膜病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而复明的唯一手段就是眼角膜移植手术。由于眼角膜的捐献者太少,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可以完成的眼角膜移植手术很少,绝大多数失明者只能在黑暗中苦苦等待。

该工作人员说,2002年《甘肃省遗体捐献条例》开始实施。2007年5月1日起,国务院《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开始实施。《甘肃省遗体捐献条例》发布实施以来,白银市各级红十字会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公布了遗体捐献热线,明确专人负责,建立了有关制度,接受遗体捐献的登记和咨询。

与此同时,随着媒体的广泛关注,市民们捐献遗体(角膜)的意识提高了很多。截至目前,市红十字会接到白银区角膜捐献登记5例,他们中有医生、教师、学生、军人等。

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能关注遗体,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让医学水平越来越高,为人类医疗事业做出贡献。

新闻推荐

先晴后雨本周气温跌宕起伏

本报讯(记者杨涛)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天已悄然而至。不过,铜城真正的春天还尚待时日。3月11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本周白银市天气先晴后雨,而气温更是跌宕起伏,前半周最高气温一度...

白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银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