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齐奏脱贫富民交响曲 ——白银区***精准脱贫纪实特约通讯员 李国文

白银日报 2017-12-11 11:29 大字

今年以来,白银区切实践行“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紧盯全区脱贫目标任务,注重突出问题导向,把“怎么扶”作为***精准脱贫的关键环节,注重对症施策,“大精准”与“小精准”相结合,以“大精准”确定方向,“小精准”明确措施,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白银区按照“整体搬迁、统一安置;集中改造、社区管理;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三步走的总体要求,持续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实现贫困乡村整体移民搬迁、城镇化建设与非贫困乡村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良性互动,切实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累计投资20多亿元,建成武川、强湾、银馨家园、锦华苑等9个移民搬迁小区和棚户区改造项目。通过整体搬迁、统一安置,武川、强湾两个贫困乡建成移民搬迁住宅楼39栋2514套,搬迁农户1.85万人,移民搬迁率分别达到80%、76%以上;全区2015年建档立卡1804户、5900人中,其他小区搬迁507户1731人,在银西产业园的银馨家园和锦华苑两个易地搬迁小区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移民搬迁1082户3601人,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白银区把培育壮大扶贫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脱贫渠道,强化金融政策保障,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实施土地流转、兴办经济实体、发展农村电商等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一乡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实现扶贫开发和集体经济的“捆绑式”推进。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53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贫困村畜禽饲养量达70300个羊单位,年增加10.7%。发展壮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11家,带动321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实现增收,累计增加农民收入1100万元。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现代物流方式,搭建白银鑫恩明电子商务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服务平台,贫困村建成电商服务站点7个,网上总交易额达21.5万元,快递物流覆盖到已建成的乡服务站。坚持涉农项目资金打捆预算、全面整合,建立了“多条渠道融资,一个渠道捆绑使用”的项目整合机制。在金融资金支撑上,建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乡镇金融服务站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农村便民金融服务点173个,贫困村覆盖率达100%。贫困户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比例达100%,已发放***专项贷款9000万元。扶贫互助协会基本实现全覆盖,资金总量达到884.84万元,并制定《白银区扶贫互助资金管理细则》,强化了对扶贫互助资金的管理使用,有效缓解贫困群众发展资金需求困难。

白银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坚持把扶贫工作与农村发展相结合,着力推进城乡一体、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扶贫开发空间,民生保障标准和水平持续提高。实施“千村美丽”道路硬化项目8个,补助资金1600万元、硬化道路80公里;所有建制村沥青(水泥)路“村村通”通畅工程全覆盖,通社(组)道路覆盖率达到100%。贫困村户户通照明电、自然村通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新建成王岘镇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各乡镇和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每年举办综合性文化活动50场次以上;行政村有线宽带通村率达到100%。新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4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1%;严格按照申请、审核、审批程序落实主体责任,做到程序规范、足额及时、档案齐全、动态管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2家,建成贫困村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4个,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2张。

漫漫扶贫路,浓浓民生情。随着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不断推进,曾经的穷乡僻壤日渐展开了新颜,贫困家庭也不断传出欢声笑语。

新闻推荐

市第一中学、第十中学被授予武汉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本报讯(记者乔斌)为促进高中与大学对接,建立友好合作的长效机制,为选拔、输送和培养优秀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近日,白银市第一中学、第十中学签约武汉大学成其“优质生源基地”。武汉大学...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