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集聚与裂变

白银日报 2017-12-06 00:00 大字

(上接第一版)稀土加工分离产业实现由稀土分离产品生产向稀土应用材料、功能材料生产的战略转变。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白银市以推进新动能培育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新材料及制品、新能源及配套、新型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内规划建设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碳纤维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5个“园中园”,培育了大象能源、皓天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上,白银市着力构建“3+4”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十二五”以来,全市实施循环经济项目438个,完成投资674.2亿元。大型有色冶炼企业循环发展模式列入全国循环经济60个典型模式案例在全国推广。白银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首批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白银高新区被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白银公司被列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

民生之谐: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是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责任。

创新完善公共基本服务体系,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与时俱进之举。在不断加大经济提档升级的同时,“民生优先”是白银始终坚持的原则。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就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线上搭建平台,线下服务居民”的电子服务平台;在社区开通免费服务热线,建立“掌上居委会”微信平台和QQ群;推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和“信息惠民”工程……一项项惠民举措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成。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是释放“美丽经济”的突破口之一。以生态美、产业旺、文化兴、百姓富为目标,白银市大力建设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31个、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6个、环境整洁村414个。

美丽乡村释放“美丽经济”,风景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白银市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广大农村收获了美丽,更收获了一种增收致富的绿色资源。如今,像花村·顾家善这样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逐渐名声在外,美而又富。

城市之美:文化创新赢得春光满园

2012年,白银市启动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文明这个闪动着灵动之光的词眼,成为全市上下矢志不渝的呼唤。

在创城的滚滚洪流中,文化创新不仅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原动力,也为现代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充分的智力支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坚持市县同步、部门联动、城乡共进、地企携手,白银市强力推进创建工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各个层面的创建,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切实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生态旅游,为全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气象。

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广大市民的文化权益,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惠民和文化共享,白银一直在努力。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的机遇,建设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白都市圈文化产业区,白银市巧打红色文化、黄河文化和工矿文化三张牌。文化艺术中心、红色文化产业园、黄河文化产业园、黄河假日城、银凤湖文化休闲长廊、尚文坊文化商业街等12个文化产业基地遍地开花,推动文化旅游、现代文化传媒创意、民间工艺等产业繁荣发展。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回望白银市创新发展来路,短短几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破茧成蝶的精彩绽放,折射出锐意进取、不断前行的真正动力与内涵,记录下一段不平凡的历程。展望未来,白银市改革之心更坚,进取之意更锐,担当之举更实,为民之情更真,将一如既往捻“创”为曲,拨“新”为词,高唱更加昂扬的凯歌,追寻创新的荣光与梦想。

新闻推荐

首批居住证发放 外来人口可以享受更多市民待遇

首批居住证。本报记者乔斌摄本报讯(记者乔斌)近日,白银市公安部门在白银市区集中发放了首批居住证。目前,这些居住证已分发至相关派出所,流动人口可到登记派出所领取。第一批居住证开...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