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机制创新推动白银市基层社会治理上台阶 本报记者 贵富堂

白银日报 2017-09-25 11:22 大字

为了使政法工作更好接地气,服务群众,为精准脱贫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白银市政法机关变管理为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等方式,有效化解了一批突出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打造窗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今年5月,在平川区毛卜拉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场纠纷悄然化解。村民石生义夫妇终于答应将自家院墙向里挪一挪,配合村里的道路拓宽工程。没多久,这个故事便传遍全村。

毛卜拉村党支部书记周保平介绍,在该村群众评议说事理事会,通过“有什么事让群众当面说”“该怎么办让群众当面评”的方式,帮助广大村民说出建议、讲出需求、道出怨气、提出困惑,实现了“自己的家自己当、自己的村自己管、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治效果。

在毛卜拉村,村委还开展了以“强化小宣传、排查小隐患、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整治小环境、体现小关爱”为主要内容的“六小”活动,把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在了村内和萌芽状态,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村里无诉讼”。

“就是要从润物细无声的角度出发,让党的政策法规走近老百姓身边,让老百姓感受到周围环境的改观。”平川区政法委负责同志说。

据了解,自今年全市开展“六小”活动以来,已开展小宣传110余场次,排查处理小隐患3000余个,化解小纠纷2300余件,为群众提供小服务5000余项,清理垃圾废弃物3万余吨,开展小关爱惠及5万余人次。

实地走访推动工作方法创新

近年来,白银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念、机制、方法不断创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上升。

刘在兰是白银区永丰街社区祥顺小区的综治员,4年来,她承担了化解矛盾纠纷、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政策等工作。此外,还要重点监护小区内的10余位孤寡老人。

工作繁忙,刘在兰经常不得休息,有时连探望年老的母亲都成了一种奢望,但她并不后悔。“只有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为更多弱势群体争取保障,像我母亲一样的老人才能得到更多关爱。”刘在兰说。

去年12月1日,王岘镇成立甘肃省第一家乡镇检察室,白银区检察院派驻王岘镇检察室主任马景亿把“接地气”当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为核实案情,他经常徒步进行实地调研,进村进社更是家常便饭。

“不能坐等布置,要主动深入,调研辖区内矛盾较为集中的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低保发放等问题。”马景亿总结下沉基层的工作感悟说,“只有在基层,接触群众,才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我们要干什么。”

近几个月,王岘镇检察室对辖区内七个村村务及涉农资金公开情况进行了抽查,完成抽查记录16份,上报材料24份,保障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最后一公里”的安全。(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苏君在平川区调研时强调 整合各种要素资源 打造陶瓷特色小镇

本报讯(记者王鹏程)9月20日下午,市委书记苏君在平川区调研时强调,要整合各种要素资源,努力打造陶瓷特色小镇,为实现全面小康增加新动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吕林邦,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

白银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银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