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广厦万间庇苍生 ——白银市棚户区改造透视本报记者 李爱民 简富睿 郝环宇

白银日报 2017-07-24 16:35 大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一千两百多年前的一声浩叹,至今回响不绝,震撼人的心灵。

安居乐业,始终是百姓的梦想,也是政治家们孜孜追求的政治理想。

没有哪个时代,政府像如今重视百姓的安居问题,也没有哪个时代,动用如此多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百姓的安居难题。2008年起始,全国大规模改造城市棚户区,一片片老旧房屋拆除,一个个项目付诸实施,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一家家棚户区居民乔迁新居。

白银市,一座资源枯竭的工矿城市,城区曾被连片棚户区占据。惠及千家万户的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让无数家庭圆了住房梦,改善了居住条件,也让这座老城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旧城改造机遇,搭上了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快车道。

旧貌:百姓伤痛城市疤痕

曾在向阳村平房生活了30多年的原二十一冶职工李郴萍说起当年居住情况,那种憋屈、无奈和辛酸无以言表。她们一家三口住在60多平方米的棚屋里,门窗因年代久远锈蚀非常严重,被雨水冲刷,像一道道泪痕,看着心里都难受。“根本挡不住冬天的寒风和春天的风沙,夏天天再热也不敢开窗户,怕朽掉的窗户掉下来。整天提心吊胆的,哪里能谈安居!”她对记者这样说。

53岁的徐秀采住在一幢老式楼房里,两家共用一个卫生间,27平方米的房子已经住了30年,冬天暖气管道三天两头漏水,卫生间的水管早就因生锈堵塞了,要用脸盆从别处端水过来。

王斌是较早享受政策、搬进新居的棚户区居民。2010年,他住的棚户区被拆迁改造,两年后他在原来住的地方分得一套50多平方米的楼房。他告诉记者,这里原先有三四十栋平房,每套基本上只有二三十平方米,由于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也是砖墙瓦顶,但有的墙已经出现裂缝,不少房顶雨水稍多就渗漏,为了扩大使用面积,家家都盖起了小房,整个居住区就像“贫民窟”,拥挤不堪。

这只是白银市成千上万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的一个缩影。

“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项目中有2个布局在白银,从此拉开了白银大开发的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白银,成为白银新居民。也就在这个时期,在工矿周围逐步盖起了一排排平房,这便形成现在所说的棚户区。客观地讲,在当时经济困难条件下,这些房屋为广大职工提供了相对较好的居住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职工队伍。

星移斗转,时过境迁,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棚户区又面临改造的艰巨任务。

棚户区建设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片区面积大,占用了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空间;建设标准低,使用时间长,加上失之修缮,绝大多数已成为危房,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人均居住面积少,有的家庭两三代挤在一起,生活极为不便;巷道狭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不齐全,环境卫生状况非常差;居住人员成分复杂,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大,等等。

这已经成为白银这座城市不得不根治的伤疤。

新颜:环境优美家居舒适

记者去王岘镇安居小区采访正是早晨,三十多栋外观漂亮、颜色靓丽的楼房整齐排列,楼宇之间空间开阔,道路干干净净,被初升的太阳照耀,树木和草地愈益显示出生机。进入小区大门有一个小广场,两侧的商铺已经开门营业,虽然算不上热闹,但显得宁静祥和。住宅楼中间建起一座幼儿园,独特的外形设计引人注目,院里有序摆放着一些崭新的儿童游乐设施。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树荫下聊天,七八个妇女在一块空地上正伴着节奏明快的音乐跳舞。

据白银区住建局副局长魏列翠介绍,这个小区2013年开工建设,共建成住宅1079套,已办理入住821户。项目设计之初,就对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广场、地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作了全面周密考虑。

如果说王岘镇安居小区是众多棚户区改造新建项目中的一个模式,那么,工农路街道永丰街小区却又是另一种改造模式。记者在这个小区采访时,工农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苏晓军边走边指点边介绍,这个护栏是新安装的,高度都是征求了居民意见的;这里原来堆了一些垃圾和土渣,我们清运出去,铺成一个小广场,购置了些健身器材;这段道路以前刚够一辆车通行,是我们把它拓宽了铺平了;这个护坡破损得快要塌了,去年重新加固,还装饰了花纹……近年来,通过实施道路硬化、更换给排水管网、外墙保温和粉刷、安装路灯、翻建屋面防水等工程,这个老旧小区换上了新装,焕发了新颜。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白银连环杀人案嫌犯受审 庭上承认作案 未向受害人家属致歉

嫌疑人高承勇电视截图18日上午,甘肃白银“8·05”连环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高承勇涉嫌故意杀人、强奸、抢劫、侮辱尸体一案在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庭审相关情况将于三日审理结束后对...

白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白银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