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 不误农时 白银市护航春耕备耕工作扫描本报记者 乔斌 文/图

白银日报 2022-04-06 08:59 大字

景泰县寺滩乡农民正在播种。平川区宝积镇贺家川村,村民们正在田地里劳作。靖远县东湾镇金阳光育苗基地西瓜秧苗培育大棚。本报记者 乔丽霞 摄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棚内,工作人员对新培育的有机人参果苗木进行修剪、施肥。惊蛰过、清明即,春光日渐浓。虽然此轮疫情给今年春耕备耕带来了诸多挑战,但记者近日在白银市各地采访时看到,人们在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工作。广袤的田野上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为丰收描摹着底色。

防疫不松农时不误

春耕备耕如火如荼

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耕备耕在农资供应、农民下田、农机作业等方面遇到不少新挑战,但并没有打乱生产的节奏,全市各地抓紧抓实抓细,为春耕农田里增添了一番新景象。

在靖远县刘川镇来窑村,十几位农民分散在田间,正在锄地。村民师振岳前不久已经把地粗略犁了一遍,他准备这两天把土块锄细,种上小麦。“虽然有疫情,可农时不等人,精耕细作不能松劲。”师振岳说,来窑村按照县、镇规定划分为粮食安全功能区,现在村里500多亩耕地基本都已播种了。

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朱久锋介绍,受疫情影响,村民不能出村,农资店大多不开门,让不少种植户担心。为解决农资购买难题,全县共调进农资2.23万吨。其中,各类农作物种子640吨、地膜600吨、农药60吨、肥料2.1万吨,确保按期供给,保障春耕生产。

“县农业农村局分组安排35名技术人员,对全县18个乡镇进行粮食作物种植地块落实及春播技术指导,确保粮食生产技术更稳固。”朱久锋说,2022年,全县预计粮食生产任务计划面积目标播种83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23万吨以上。

在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育苗温室大棚内,一颗颗成熟饱满的人参果,掩映在绿油油的叶子下,着实诱人。工作人员高树梅正在对新培育的有机人参果苗木进行修剪、施肥。她告诉记者:“园区新培育的人参果、百香果很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年前成熟的一茬都卖完了,现在这一茬又能摘了。”

白银盛禾农科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明祥介绍,园区抢抓农时、及早行动,确保战“疫”、春耕两不误。“目前,凤园花海景区的土地平整、残膜收集等工作已经完成,今年计划在凤园花海育苗15个品种共120万株花卉,同时为周边的种植户育蔬菜苗,现在订单量已经达到了60万株。”张明祥说。

随着气温回暖,景泰县农田里也春意渐浓。记者了解到,景泰县成立农机作业服务“田管家”。多元化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对于因疫情原因不能耕种的农户,采取“菜单式”托管方式,以村组为单位,鼓励由农户亲友代耕代种代管,因没有亲友代耕代种代管的、种植面积较大存在用工难的农户,由村委会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团队,为农户直接提供统一耕、种、管、防、收等托管服务,实现了防疫、农时两不误。目前,全县灌区乡镇已完成小麦种植面积7万亩左右。

抓关键补短板

稳住“三农”基本盘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白银市各地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关键、补短板,牢牢稳住“三农”基本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确保土地高效利用,白银市不少地方还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在靖远县双龙、兴隆两乡,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示范带动模式,流转撂荒地进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既整治了撂荒地,也达到了稳粮增豆的目的,让当地群众、土地资源和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共赢”“多赢”。

会宁县把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马铃薯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将地力贫瘠、生产路不通、基础条件较差的撂荒耕地纳入高标准梯田建设,整流域、整山系推进,将原来的“皮条田”变成了“大块田”,部分“大块田”最宽田面达到30米,最大面积达到20亩以上,全部建成高标准梯田,用于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围绕将白银打造成全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做大做强以日光温室设施蔬菜为主的瓜菜产业和牛羊为主的草畜产业,大力培育、做优做精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明显、各展优势、互为补充、全链条推进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为实施‘强县域’行动提供强力产业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发禄说。

新闻推荐

靖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排查问题食品

靖远讯央视“3·15”晚会后,按照省、市市场监管局的工作要求,靖远县市场监管局迅速排查曝光的“土坑酸菜”“木薯粉条”等,...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