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生产一线复工忙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 马军华
一年之计在于春,只争朝夕开新局。春节假期刚过,一场春雪让气温骤降,但冰雪并没有抵挡住万物复苏的热情,在平川区,众多建设工地和工厂车间一片火热景象。
在国家储备林基地宝积镇片区,“敢教日月换新天、誓将荒山变青山”的警示牌赫然矗立。绿化工人们埋头苦干,或手持大铁锹开挖植树水平带,或拿着锄头挖着树坑,或握住工具整修管网……原本荒芜的山上,山体被分割成一条条整齐排列的绿化带。宝积镇片区负责人张有文说:“我们是正月初六复工的,参与施工的人数达到180余人,目前工程量已完成三分之二,我们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在春季植树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平川区林草局大环境绿化中心副主任万康说:“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十四五’期间,平川区将营造45万亩国家储备林,其中包括苹果、大枣、梨、文冠果等经济林5万亩。2022年计划造林10万亩,完成投资5亿元,目前各项目点均已开工,现已完成造林地块平整6万亩,供水管网布设4.8万亩,新建水源工程蓄水池8个。”据了解,该项目采用“投资人+EPC+O”模式,争取国家储备林贷款30年。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盘活“双碳经济”,实现“地下挖煤 地上储备”的良性循环,逐渐形成以林果、碳汇等为主的绿色经济带,真正实现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国土增绿的美好愿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平川区紧紧抓住被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黄河重点生态区”县域范围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科学性地提出了“两屏两廊两道多点”的绿色生态体系,加强规划引领,创新营林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质量监管,全面推行林长制,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行动。
春节刚过,位于平川区黄峤镇的峤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早早地开工了,工人们正忙着筛选、研磨、晾晒,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车间内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生产场景,为虎年“开门红”吹响了奋进的“冲锋号”。
峤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荞麦、藜麦等小杂粮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业务。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订单式”的发展模式,助农增收致富,每年带动300余户农户发展小杂粮种植,户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实现了农户与村集体的双赢目标。峤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姚永平说:“公司产品主要在新疆的‘御品会’和白银的‘天下帮扶’两个电商平台销售,在平川的各大超市也进行了上架销售。同时,跟靖远县的大西北、津京冀商会、白银市的邦农等协商合作,通过他们的销售渠道将本地的特色产品远销深圳、上海、北京、天津等地。”
为了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峤山村还成立了微产业园,做好小杂粮的深加工,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峤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阳说:“我们是正月初八开工的。这几天主要生产荞麦面粉和藜麦。去年,我们共销售了荞麦面粉2万余斤,荞皮枕头2000余副,营业额达到34万余元。我们将用活用好微产业园,把荞麦产业作为我们村的头号致富产业来抓,引导鼓励村民扩大种植面积,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黄峤镇峤山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全村扩大小杂粮种植规模,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打造突出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推广黄峤小杂粮品牌,为小杂粮销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下列机构因地址变更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许可证》,现予以公告。机构名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白银分公司业务范围...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