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枪王”张绣

甘肃日报 2021-10-16 03:16 大字

《三国演义》战宛城连环画

张绣与曹操

战宛城曹操兵败

典韦被杀

张绣与贾诩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陇山秀色

溯源甘肃

张绣是东汉末年凉州武威郡祖厉县(约当今甘肃靖远县)人,具体出生年月不详,他是东汉末年董卓旧部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属于汉末群雄之一。张绣继承叔父张济成为西凉军统帅之后一度据守宛城(今河南南阳),在此期间,刘表、曹操、袁绍等大军阀争相拉拢张绣势力。西晋陈寿在《三国志》中专门立有《张绣传》,这便于后世对张绣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

张绣早年曾拜师于武术名家童渊门下,因习得“百鸟朝凤枪”而威震天下,故而又被后世称为“北地枪王”。青年张绣常年跟随叔父张济征战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叔父张济和军中将士的信任和拥戴。张济战死之后,张绣顺利继承叔父权位,并同荆州刘表结盟。迫于曹操大军南下的威势,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张绣率军投降曹操。曹操志得意满,自律不严,霸占了张绣的婶娘邹氏,并且准备彻底控制西凉军。张绣得知后勃然大怒,发兵突袭曹营,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死于乱军之中,曹操受伤仓皇逃离。随后,张绣率领西凉军再次与刘表联合,据守宛城,震慑一方。两年之后的官渡之战前夕,在谋士贾诩的撮合之下,曹操与张绣捐弃前嫌,张绣再次归顺曹操,并在官渡之战中立下卓越战功,官至破羌将军。在跟随曹操征伐南皮期间,张绣率军击破袁谭,再次立下大功而获得曹操破格封赏。

建安十二年(207年),张绣在随曹操前往柳城北征乌桓的途中去世,获谥定侯。在今甘肃靖远县乌兰镇红咀子村保留有张绣墓地遗址,据红咀子村张氏族谱记载可知,张绣后代在今靖远县及其周边地区广泛分布,世代传承。

本报特约撰稿人陶兴华 靳银豆

张绣势力的崛起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金城郡(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人边章、韩遂等起兵反叛中央,金城郡人麹胜在此期间袭击祖厉县,并杀死了长官刘隽。张绣当时在祖厉县担任公职,发誓为刘隽报仇,随后终于找到机会杀了麹胜,并且参与平定了凉州之乱。张绣此举为自己赢得了重情重义的美名,许多侠义少年慕名投奔,张绣逐渐成为凉州一带有名的豪杰之士。

张绣的叔父张济是董卓麾下重要将领,张绣常伴叔父左右,深得张济赏识和信任。张绣个人才能出众,勇猛善战,在跟随叔父张济征战过程中,立下不少战功,同时也赢得了军中将士们的广泛认可和拥戴。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部将吕布等人杀害于长安,西凉军群龙无首,面临被强制解散制裁的危险,张济准备率军返回凉州老家,但谋士贾诩劝他反攻长安,变被动为主动。于是,张济会同李傕、郭汜、樊稠等人联合发兵进攻长安,长安被攻占之后,张济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将军,获封平阳侯,随后又被任命为骠骑将军。

张绣跟随叔父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建安元年(196年),张济为了解决军中物资供应不足问题,率领军队自关中进入由刘表控制的荆州地界,准备抢夺粮草,在与刘表军队交战攻城过程中,张济身先士卒,不幸中箭身亡。张济战死后,张绣临危受命,接替叔父掌控西凉军,并与荆州刘表达成和解。张绣投靠刘表后,被安排屯守宛城(约当今河南南阳市)一带,替刘表抵御荆州以北的军阀势力。张绣为刘表提供军队支持,刘表则向张绣提供地盘和物资保障,双方建立起了互利共赢的短期同盟关系。

张绣与曹操的角逐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兴兵十五万南征,大队人马驻扎在淯水,以夏侯惇为先锋,准备兵分三路去攻打宛城。曹军势不可挡,守卫宛城的张绣自知兵马数量有限,难与争锋,为了保全自身实力,便接受谋士贾诩建议,率众投降曹操。曹操起初还对张绣投降诚意心存疑虑,经过多次考察,最后认定张绣是真心归顺于他,从此便放松了戒备。曹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得知张济妻子(张绣婶娘)邹氏容貌美丽后,便强行将其纳为小妾。张绣得知婶娘被霸占之后,倍感羞辱,异常愤怒,但是慑于曹操的威势,不得不选择暂且隐忍。曹操获知张绣对他强占邹氏一事心怀不满,担心张绣反叛,密谋策反张绣部将胡车儿除掉张绣。然而胡车儿对张绣忠心耿耿,旋即将此消息告知了张绣。眼见形势危急,张绣先发制人,率领军队出其不备突袭曹操营帐,曹军猝不及防,阵营大乱。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张绣军队杀死,曹操亦身受轻伤,仓皇出逃,大将典韦率领少数士兵殿后,最终战死。这次战争被后世称为“宛城之战”,此次惨败使曹操领教了张绣所率西凉军的威力,从此对张绣刮目相看。宛城之战后,曹操败退北方,张绣与刘表再次结盟。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重整军备南征张绣,曹军包围了张绣所据守的穰城,张绣军队危在旦夕。恰在此时,曹操听闻袁绍欲趁许都防备空虚之际发动突然袭击,他担心身在许都的汉献帝被袁绍挟持,便立刻决定从穰城撤兵回救许都。张绣率兵一路尾随曹军对其不断骚扰,在尽力拖延曹军行军速度的同时等待刘表派兵增援。待到曹军行至穰城东北方的安众(约当今河南邓州)时,刘表的荆州军也赶来了,于是张绣军与刘表军对曹军形成了夹击包围之势,曹军形势异常危急。然而曹操用佯装突围,暗地设伏的计谋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使张绣和刘表的联军中了伏击,从而反败为胜,这次战争史称“安众之战”。在“安众之战”中,曹军虽然取胜,但充其量是解除了被夹击包围的窘势,得以掌握速行北撤的主动权,张绣和刘表军队实际上并未受到重挫。在曹军撤退过程中,张绣采纳谋士贾诩的建议,亲自率兵继续追击曹军,再次让曹操吃了个小败仗。

张绣与曹操的合作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与袁绍两雄争夺北方霸主的官渡之战一触即发,曹操与袁绍二人都很看重张绣这股势力,都想把张绣势力拉拢到自己阵营一边。曹操拉拢张绣,目的是想让张绣势力作为南方的屏障,借以防止刘表在后方与袁绍联合夹击曹军。袁绍拉拢张绣,目的是想让张绣在南方对曹军发动攻击,借以呼应北方的战事。究竟何去何从?张绣陷入两难境地。谋士贾诩建议张绣回绝袁绍而投靠曹操,理由有三:首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道义正统话语权,追随曹操,名正言顺。其次,袁绍表面势力强盛但气量狭小,而张绣势力有限,追随袁绍后必然不会受到重视;曹操表面势力弱小,张绣投靠以后必然会令曹操异常欣喜,自然也会加倍珍惜。再次,曹操志向远大,心胸宽广,求贤若渴,必然会放弃私怨尽释前嫌以表姿态于天下。张绣最终采纳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靠了曹操。

虽然决定归降曹操,但张绣还是顾虑重重,总担心曹操会加害于他,毕竟他曾经发动叛乱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然而,曹操的表现却让张绣受宠若惊,曹操似乎完全忘记了此前“宛城之战”和“安众之战”的仇恨和屈辱,对张绣的归顺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热烈的欢迎。见到张绣后,曹操表现得比之前更具亲和力,不仅设宴盛情招待张绣,与张绣共商国是,册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还与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关系。

建安五年(200年),奠定曹操北方霸主地位的官渡之战爆发,张绣对曹操感恩戴德,牢固守卫曹军后方基地,立下赫赫战功,战役期间贡献巨大,遂被曹操提升为破羌将军。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重要战役,此次战役促使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曹操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我们固然不能夸大张绣在官渡之战中的作用,但是张绣在战前谢绝袁绍的拉拢,选择归降曹操,无疑对战役的进展走向和最终结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在官渡之战中发挥的作用和所作的贡献不容小觑。

建安十年(205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攻破袁谭的军队,因功被曹操赏赐封邑二千户。东汉末年以来,一方面是军阀混战导致军民伤亡惨重,另一方面是社会混乱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政府直接控制的户籍人口数量急速下降。在这种社会情势下,曹操阵营中因功获得封邑千户以上的将领屈指可数,然而张绣却破例获赐封邑二千户,这种特殊待遇在当时实属难能可贵,足见曹操对张绣个人能力及其所作贡献的赏识和高度认可。

建安十二年(207年),张绣跟随曹操前往柳城征讨乌桓,不幸在途中去世。张绣死后,获谥为定侯,儿子张泉继承禄位。史书对于张绣的具体死因说法不详,通常的说法是张绣在跟随曹操征乌桓的途中突然发病致死;另一种说法是曹丕因为他大哥曹昂的死而对张绣始终怀恨在心,在一次宴会期间,曹丕借着酒劲当众羞辱张绣,张绣因承受不了精神压力而自杀身亡。张绣被曹丕逼迫自杀只是一种说法,目前尚无确凿证据。然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张绣儿子张泉因为卷入魏讽谋反案,而被曹丕借机杀害却是有据可查,这也不能排除曹丕公报私仇的可能性。即便如此,张绣晚年与曹操有过一段时期的亲密合作经历,这也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张绣势力的独立性和依附性

张绣势力无疑是东汉三国时期一支较为强劲的军阀势力,也是存续时间最长的地方军阀势力之一。刘表、曹操、袁绍等大军阀都很看重张绣势力,都欲壮大自身实力而曾对其极力拉拢。刘表与张绣二合二分,曹操与张绣二合一分,彼此之间甚至爆发过激烈的战争冲突,但刘表与曹操都可以尽释前嫌,重新接纳张绣并对其恩遇有加,足见张绣个人能力出众及其所控势力的强劲有力。袁绍作为河北大军阀,兵多将广,势力强盛,仍然极力拉拢张绣,虽然袁、张二者之间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合作关系,但从中亦可见张绣势力的独立性和重要性。

奠定北方统一格局的官渡之战爆发前夕,张绣采纳谋士贾诩的谏言最终归顺曹操,事实证明,这是张绣做出的非常明智的抉择。曹操与张绣曾经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曹操不计前嫌,对归顺于己的张绣尊崇备至,委以重任。张绣对曹操亦倍加感恩戴德,为了消除曹操仇恨心理,取得曹操彻底信任,势必竭尽全力,愿意为曹操效犬马之劳。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欲拉拢占据南阳地区的张绣势力为己所用,然后派遣刘备深入南阳地区与张绣联合,在南方牵制曹操势力,从而使曹军陷入南北两边作战的窘迫局面。但是张绣最终选择归顺曹操,这对曹操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一方面消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又为曹操势力注入了一支生力军,极大助推了官渡之战中曹操最终取胜格局的形成。由此看来,张绣势力在官渡之战前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对于曹军而言,张绣势力在官渡之战进行过程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张绣势力在东汉三国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各大军阀争相拉拢的一支强劲势力,本身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但毋庸置疑的是,张绣势力始终没能成为割据一方的独立军阀派别,总是要依附于一支更为强大的军阀势力,借以获取物质资助和立足空间。张绣一生数易其主,先是追随叔父张济与刘表作战,失利后投靠刘表,不久又背弃刘表投靠曹操,旋即又发动叛乱再次投奔刘表,一年以后又选择归顺曹操。从建安元年(196年)到建安四年(199年)短短四年间,张绣就曾四易其主。张绣最大的优势是从叔父张济手中继承了一支能征善战的西凉军,最大的不足是既没有皇家正统势力背景,也没有三公九卿的显赫家族背景,致使他始终无法拥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为了维持自己掌控的这支来自凉州老家势力的生存与发展,张绣只能凭借自身的智慧和魄力,辗转周旋于各大军阀势力之间虚与委蛇。表面看来,张绣好像胸无大志,甘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实际上这恰恰反映了张绣具备超乎常人的才干。虽然张绣数易其主,但是他也就是在建安元年(196年)到建安四年(199年)期间四度变换,看似摇摆不定,实则是在通盘考量,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等待时机。官渡之战爆发前夕,张绣抓住历史机遇,最终归顺曹操,此后紧密追随曹操,功勋卓著,显姓扬名,自身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

新闻推荐

靖远东湾镇:开展“三个一”活动 关爱“老弱困”群众

本报讯(记者杨涛)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为彻底帮助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党的关...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