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搬迁群众“致富底色” 靖远县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安置后续工作特约通讯员 刘旭民

白银日报 2020-11-30 08:52 大字

靖远县紧盯解决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相关事宜,全面强化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开展产业就业扶持,不断健全社会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巩固搬迁群众脱贫成效、擦亮搬迁群众致富底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设施配套建设,推动安置区点全面健全服务功能。以大型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村委会、卫生室、污水处理厂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安置区就业、社保、医保、卫生、上学、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完善。全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共建成小学3所、幼儿园4所、村委会(社区管理中心)4座、污水处理厂3座、就业服务中心5个,供热站2座。全县58个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就业、社保、医保、卫生、上学、公共安全等服务功能建设明显提升。

开展产业就业扶持,助推搬迁群众擦亮增收“致富底色”。产业扶持方面,紧扣搬迁贫困群众“一户一策”,发挥安置区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利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结余资金,以“牛羊菜果薯药菌瓜”八大特色产业为主导,补充发展“五小”和光伏扶贫产业。其中:北湾、东湾、刘川等乡镇集中安置点重点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产业;高湾、乌兰烟洞村等乡镇集中安置点重点发展硒砂瓜产业;靖安、五合、东升、北滩、永新等乡镇集中安置点重点发展枸杞、中草药、文冠果产业;兴隆、双龙等乡镇集中安置点重点发展特色林果、大枣、滩羊养殖等产业。全县累计在安置区(点)新发展日光温室500余座、蔬菜大棚300余座、枸杞3200亩、中草药5000亩,改良硒砂瓜种植面积4000亩,种植高原夏菜1000亩,新修羊舍84座(可养殖30000只),建设库容250吨蔬菜保鲜库2座,发展育苗中心8座6000平方米,分配水浇地4500余亩。就业扶持方面,全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将坝吴公路两侧、糜滩碾湾坪、东湾大坝、东关金三角等大型集中安置区作为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重点区域,根据搬迁群众意愿和就业能力,强化针对性信息服务,通过组织网上招聘、举办专场招聘、邀请企业定点招聘等方式,主动对接县内外一些重点用工园区、企业、商场,点对点输送了一批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务工。在4个千人以上大型集中安置区设立了一站式就业服务站,广泛动员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并自主选择适合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建档立卡搬迁人口2000余人。积极支持在安置点发展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群众融入产业发展链条,吸引搬迁群众参与收益分红的同时实现就近就业。大力开发安置点公益性岗位,协助社区(村委会)、物业公司进行道路维护、保洁、绿化、水电保障、养老服务、就业社保协管、公共安全管理、公益设施管理等工作,累计安排上岗180余人。在全县2020年扶贫资金精准统筹使用过程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模式,优先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务工,累计吸纳用工不少于500人次。目前全县已为易地搬迁群众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282户,自主创业17户,扶贫车间就业106人,在周边带贫企业就业78人。

健全社会管理制度,促进搬迁群众不断强化社会交流。在糜滩碾湾坪、坝吴公路两侧、东关金三角等3个大型跨乡镇安置点成立了村委会(社区),行使安置区社会管理职能,其余55个乡镇内安置点就近纳入周边村委会(社区)进行管理。同时高度重视搬迁群众社会融入,通过村委会(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乡镇驻村干部、脱贫帮扶干部经常性走访、回访,进一步与搬迁群众拉家常话里短,帮助疏导排除由于搬迁而造成的焦虑、不安、孤独等负面情绪;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感恩教育,利用安置区文化墙、公示栏等宣传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化素质、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搬迁群众逐步改变陈规陋习;借助广场舞、戏剧、红白事等平台,促进搬迁群众社会交往交流,加深彼此了解。在政府引导下,搬迁群众生活上正在由移民向居民转变,情感上由他乡向故乡转变,生产上由传统落后旱作农业向高效现代农业转变。

新闻推荐

11月16日,靖远县市场监管组织执法

11月16日,靖远县市场监管组织执法人员对涉及存储、销售、运输冷链食品经营户再次开展地毯式、立体式清理清查,重点对经营户...

靖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