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小香菇撑起“扶贫伞”
本报讯 (记者乔斌)9月3日下午,和往常一样,宋建军正在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忙碌着。“菇面直径3厘米到5.5厘米的是一等菇,5.5厘米到8厘米的是二等菇,8厘米以上的是三等菇……”宋建军解释着分拣的要领,熟练地将香菇根据规格放在不同的箱子中。
宋建军是靖远县若笠乡周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前,他的生活还是另外一番光景:自己和爱人在县城打零工,一天虽然有一百多元的工钱,但收入极不稳定;两人又要照顾老人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那时最难过的事,就是孩子想要个玩具,我却没钱买给他们。”
2019年6月,宋建军和爱人开始在香菇栽培脱贫产业园务工学技术。“现在家里的60亩地也流转了,再加上我们在基地务工和分红的收入,当年年底就实现了脱贫。”宋建军说。
“这里的工作非常适合我,时间比较自由,可以做到工作、家庭两边顾。如果上满1个月班,就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如果上不满,至少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足够我们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收入有了保障,宋建军觉得轻松了不少。如今,孩子们有时吵着要买新衣服,宋建军终于不用左右为难,可以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了。“总觉得孩子小时候有点亏欠他们,现在日子没那么紧张了,喜欢的就都买给他们。”宋建军满足地笑道。
说起生活上的变化,宋建军指了指大棚上的标识:“多亏了惠若塬联合社对我们的帮助!”
“咱们惠若塬联合社现在总共建了84座棚,84座棚全部种的香菇,香菇是从陇西进来的,每天出香菇3000斤,在高峰期间6000多斤,香菇的出路主要是兰州、白银。”惠若塬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宋广来介绍,他们还给农户按8%分红,现在已经分红6%了,2%的分红最近马上就能分了。
记者采访时,正在查看香菇生长情况的合作社理事长李耀聪给记者算起了账。他告诉记者,目前菌棒正在出菇,每斤可以卖到6元左右。也就是说,1个菌棒1年可出菇5—6茬,产菇2斤左右,1座大棚约有1.2万个菌棒,纯利润在5万元以上。
说起园区最近的情况,李耀聪娓娓道来:“现在,我们这里的香菇是反季节栽培,是绝对的卖方市场,前天一车就走了将近4000斤,西部地区虽然起步晚一些,但是,这里不仅有国家政策的引导,还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这些都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食用菌产业在这里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琴琴)9月1日,记者获悉,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和标杆校”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各地...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