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联情结 兼怀袁第锐老□高振茂
与袁第锐老先生的一次邂逅,竟然促成了我对诗联的浓厚兴趣。
说来也巧,二○○四年的暑期,陇中小城靖远,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时任靖远县副县长的高财庭特邀甘肃省诗词学会袁第锐老先生一行来靖远采风,本人有幸陪同,也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知道他们都是甘肃诗词学会的精英,有王传明、阮莲芬、张嘉光、田玉林、黄永健、萧雨涵,还有市内知名的刘建荣、李翔凌、武永宝、杜树泽等文人。由于我对诗词楹联方面的无知和浅薄,除了跟着观摩外,与专家们很少交流,只是随着大伙儿一起活动。我们沿着黄河两岸,游览靖远胜境,一路欢歌笑语,满眼丽山秀水,让人既生思古之幽情,又滋探今之遐想,浮想联翩,喜不自胜。
采风期间,作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省楹联学会理事及省作协会员的高财庭先生提出明确要求,希望大家将实地感受整理成诗文,活动结束时“以文会友”,从而达到交流沟通、学习提高的目的。这似乎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我觉得压力很大。
在我此前的观念中,诗词楹联传统古旧,格律严谨,文字短小且容量不大,与自由开放的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无法比拟。所以,从初中到大学毕业,除了知道一些粗浅的、简单的一般常识以外,很少去认真思考和研究,更谈不上诗联方面的创作。难怪参加了好多次省市县组织的征联比赛,送去的很多,获奖的却极少,而且仅限于县级。今天想来,我为自己当初的偏执感到惭愧。
就在采风临近结束的时候,奈于盛情相邀和撰写诗文的任务,我一夜之间硬是将自己的感受挖空心思地整理了出来,共十一首,名为《靖远杂咏》。然后找了本《新华字典》,随机查询了部分文字的四声和韵母,能改则改,改不了就原封不动。正如原稿题记中所述:“不揣浅陋,不论平仄,苦吟数首以记之。”
第二天,带着原稿的我如释重负,但作为外行又不敢声张,只是拿给文友指正。谁知他趁我与其他文友聊天时转呈给了袁老,直到袁老叫我到他房间时我才明白,我已无退路,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尴尬至极。
手里拿着我原稿的袁老和颜悦色,操一口浓浓的四川话,“你就是高振茂?”我微笑着向袁老点了一下头,他让我坐下然后问我:“你在哪个单位?以前写过诗吧?”他的和蔼让我轻松了许多,“我在靖远师范,以前写过现代诗,古体诗没写过,这些都是第一次仿写,把握不了平仄。”袁老接着说:“整体上还不错,有思想、有意境,这是最重要的;平仄和押韵需要慢慢积累和领悟,多看一些诗词格律方面的书籍,要注意古今发音的不同和多音字;语词要凝炼雅致,要有内涵。”先生边说边改了我原稿中的几处字词,他还说了好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例子,什么“切韵”“广韵”“平水韵”“孤平”“拗救”呀等等,因为第一次听到这些词汇,我似懂非懂,也没详细记下,但我倍受感动和鼓舞。后来当财庭先生等拿来笔墨纸砚让先生题词时,我也喜获袁老赐我“温故知新”的墨宝一幅,个中情意,永生难忘。
袁老一行采风结束半年之后,高财庭、杜树泽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将靖远历代名人留下的诗词连同当时采风后的诗词汇编一册,取名《靖远放歌》,我的拙作也被收录其中,我打心里感到高兴,从而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诗词楹联的兴趣。之后每逢外出,总会利用闲暇时间选购一些与诗联相关的图书报刊,如《声律启蒙》《读古诗文常识》《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曲格律学》《对联入门》《中华韵典》《中华诗词经典》等,顺便也通过电脑访问一些诗联方面的网站或网页,受益匪浅。
二○○六年八月,高财庭先生从靖远调入白银,市文联着手筹建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二○○八年秋季,随着靖远师范学校的转型和搬迁,我也来到白银上班。于是,我们同心协力,集思广益,终于在二○○九年四月十八日正式成立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省楹联学会和诗词学会领导安维翰、张克复、胡志毅、宋寿海、李枝葱、杨兴普,《甘肃诗词》主编张嘉光及市上有关领导应邀出席,市县区有六十多位诗联爱好者参加了成立大会。我被市文联推荐并当选为该协会理事和秘书长,深感责任重大,如履薄冰。决心静下心来,从头开始,面向诗联界的各位前辈和同行、面向书本、面向社会、面向民众,认真学习,不断刻苦钻研,尽力团结并带领市县区诗联爱好者,努力营造白银诗联文化的良好氛围。
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领导下,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围绕白银市委、市政府“凝炼特色文化,打造白银精神”以及城市转型等中心工作,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组织全体会员积极创作诗词联赋,歌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繁荣白银市文学艺术创作,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文化采风活动,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文化建设工作,会员创作的诗联成果散见于《光明日报》《甘肃诗词》《甘肃楹联》《甘肃科技报》《白银日报》《白银文学》《白银广播电视报》《白银之旅》等,有二十余位作者的诗词作品收入《全陇诗》之中,有十多位会员的个人专著或编著出版发行。我个人创作的二十余首诗词及部分楹联也先后发表或收编,还与他人合编并出版了《谱牒、碑文、祭文赏析》《烛光——张克让先生风采录》等书,荣获白银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并受到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以及在诗联创作中的点滴进步,让我对诗联产生浓厚兴趣的还是袁老。没有他当年的肯定和鼓励,没有他细心的圈阅和教化,我至今或许还站在诗联的大门之外。然而,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在兰州病逝,享年八十八岁。
噩耗传来,吾辈怎不伤悲?遥想先生八十二岁来到靖远采风之时,无论登山还是远足,先生总是身体力行、遥遥领先,其硬朗的身姿和敏捷的思维曾让我感到惊讶,以至于让我等年轻人自愧不如而汗颜。五月一日子夜时分,我把自己对先生的悼文及挽联、挽诗寄予文字并上传于个人的新浪博客,以此告慰袁老的在天之灵,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袁老的深切痛悼与哀思。
今天,适逢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重修此文以作纪念,或为感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进赟通讯员魏国栋)连日来,白银公路局抢抓施工有利时机,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总体要求,统筹施工环境和疫情防控...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