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棚里话脱贫

甘肃经济日报 2019-04-03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李琴琴通讯员雷艳玲

近年来,靖远县正确处理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关系,通过扩基地、优品种、建龙头、拓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为确保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靖远县利用“公司+基地+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加强对蔬菜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新项目。拥有20年辣椒种植经历的薛生安就是受益群众之一,今年,在当地合作社的引导下,他选种的辣椒不但品种新、上市早,而且产量也高,辣椒上市初期,价格就迎来了开门红。东湾镇三合村村民薛生安说:“我这个棚是75米的棚,13天一摘,这一茬子能摘1500斤。今年价格好,以前都没有这么高的价格,这个棚下来能卖四五万元。”

东湾镇有着多年种植蔬菜的历史,大棚蔬菜已经成了该镇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近年来,政府积极引导,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倾斜,并通过科技引路、集中示范等途径,使该镇温室大棚实现了由零星种植向规模生产发展,蔬菜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步提升,最大限度地使菜农们免去了“销售”的后顾之忧。

看准辣椒市场行情的魏家虎一口气种了3个70米的温室大棚,每逢摘辣椒时,他都会雇邻居来帮忙。正在等待合作社来拉辣椒的魏家虎告诉记者:“销路不愁,到地头子上把称一过,拉去,完了我们光一结账就成了。”

和魏家虎一样,东湾镇的村民们从春节开始就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在东湾镇蔬菜交易市场里,“老代办”李生龙正在忙着过秤、登记,因为多年的良好信誉,前来交货拉货的车络绎不绝。“‘陇椒’一斤6元,‘航八’都要5.5元,现在货紧张,可以说供不应求。”干了30年代办的李生龙满眼都是笑意。

近年来,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东湾镇主动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兴建蔬菜交易市场,减少交易环节,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全镇温室大棚种植面积达2.1万多亩。东湾镇大坝村党委书记魏宏鹏告诉记者,东湾镇农贸市场自启动以来,每天的交易量能达到7.5万公斤,平均每天的交易额达到60万左右。目前,靖远县共建成9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辣椒等4个品种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51.8万亩,蔬菜总产量达220.95万吨,蔬菜生产获得纯利润11.58亿元。

新闻推荐

蔬菜棚里说丰年 靖远县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速写特约通讯员 雷艳玲

近年来,靖远县正确处理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关系,通过扩基地、优品种、建龙头、拓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加快脱贫攻坚步...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