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恋在此地

白银晚报 2019-03-01 00:00 大字

●李艳艳

甘肃白银,靖远河靖坪的虎豹口出名了!

每天,车轮滚滚,人流涌动,在那最是原生态的一挂冰瀑间,俊男靓女,扶老携幼,无不竖指摆POSE,笑靥如花。热闹之象,带动了当地农民,拉来自家冻果香水梨来卖,引来县城商贩运来柿饼、橘子兜售,更有那小青年,“一双一元,一次性鞋套,保护你皮鞋”的电子叫卖声,此起彼伏……

面对络绎不绝,前来欣赏冰瀑的人的热情,昔日沉静寂寞的河靖小村,人声鼎沸,人气十足,感动得那一冬都面挂冰霜的山崖,热泪盈眶,终于收拾不住,滴答滴答地落泪了!

想我冰川伫立此地多年,何曾见过这么多人?何曾享受过这般礼遇?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

一切都加速度的时代,风水轮流转,根本用不上30年,20年都是慢的了,河靖坪的冰瀑火爆出名,即是如此。

二十三年前,我在河靖坪的河靖中学任教,那时的我和十几个年轻人,在这个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的山头小村,虽然井水多盐碱,我们也依然清纯活力。一同分配而去的十几个青年男女,全部住在学校,教在学校。

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乡村环境的偏僻和孤陋,让一帮精力过剩的年轻人无处发泄,课余,除了三五成群的打牌闲聊外,就是相约上去村子四周转悠,尤其以位于村子中心的干校和村子山崖下的冰瀑处次数最多。

干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放城市干部的所在,经过老干部们十几年的辛苦建设,房屋俨然,松柏成行,水窖、食堂、农舍、饲养圈……应有尽有,幢幢栋栋,规划整齐。春天,田地里麦苗青青,地埂上迎春花儿开,夹杂着田间地头的桃红柳绿,在那时的我看来,这是偏僻山村中的“桃花源”,是风景绝佳的胜地。

我任教时,干校已改名叫农科所了,吸引我们长期光顾此地的不仅是她春天的大美,还另有原因。一位齐姓大姐是比我们早到校的女教师,她老公在农科所工作,家就在农科所了。上灶吃饭的我们,肚里寡盐淡水,常在齐姐姐随口的一邀中,我们便骑上自行车,呼啸着去她家,或包饺子或拉扯面……

记忆中那时的同事,现在的丈夫,是为数不多的会做饭的男教师之一,也许好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齐姐姐现在靖远县城教书,当年她那两岁的儿子建建,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在省城上班了!感慨时光飞逝时,满口余香的仍是齐姐姐家的拉条子和饺子,估计哪天还要去她家吃一口,才能一偿这多年的念想,哈哈,这人,招惹不得呀!

村子山崖下的冰瀑奇景,那时候就有,只是不如现在这么火爆、热闹,没有这么多的人前来观看。那时候,光临冰瀑奇观的,经常是一两个牧羊人和一群羊,在冰瀑前舔着冰当饮水,还有就是我们偶尔来观看一两次,总之那时的冰瀑是“养在深闺人不识”。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上下河靖坪有三五里长的一个大土坡,让我至今记忆难忘的是,不管是在山上或在山下,一上坡一下坡,保准你灰头土面,风尘仆仆,知道的人不说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来自陕北黄土高原呢,就是这道让人尘满面、鬓如霜的土坡,掩盖了我当年的芳华,搅扰的我没有在城里找一个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点的男友,以致在老校长和一帮“坏人”的撮合下,在他的死缠烂打下,就在学校的同事里找了个人,懵懂成家,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日子,窝不大,难怪以后鸡毛蒜皮,一地油烟呢!

这道长且阻的大土坡,成了我上蹿下跳调往县城学校的原动力,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调动成功时,这道土坡开始了柏油马路的建设,我的那个有气无力啊,如同拳头挥在了棉花上,失落不可量啊!交通的改善和便利,加速的不仅是河靖坪特产萝卜和大葱销售量的提升,还有她深藏崖下不被人识的冰瀑奇观。

冰瀑奇观因临近红军强渡黄河的红色旅游胜地虎豹口,搭乘上了红色胜地宣传的快车,渐为人知。民间命名为“虎豹口红色冰瀑奇观”,老百姓们也乐得此地人气大增,不吝当向导,销果梨,谈红军,拍照发圈圈。随着手机朋友圈照片的传播,“羊头效应”出现了,前来观看冰瀑的人,蜂拥而至,我也是其中之一。

一个周末,在朋友圈照片中冰瀑奇观的诱惑之下,想起当年往事,再看当下一地鸡毛,我们一家立刻驱车前往。

如果说当年冰瀑,一两处,几小挂,如小家碧玉,晶莹剔透,纯良憨直,柱状,条状,天然拙朴,形状各异,呈洞府,廊状,我们曾钻入其中,拍照留念,那么,如今冰瀑,蔚然可观,已非当年。

现在的冰瀑,绵延达数里,多处,多挂,如大家闺秀,落落大方披挂崖间,形成自然、纯正之态,不减当年。条状,柱状,波浪状,各具形态,依然呈洞府、廊状,只是冰瀑似不太喜人挤至跟前,在门口泼了一地水,严寒使之形成了冰面斜坡,一副欲拒还就之态。

我们去时,阳光正好,面对洁白无瑕的冰瀑,劳累心伤,皆被冰封。留恋美景的人们,兴致高涨,手脚并用,攀爬钻入“洞府”“廊下”,摆谱留念,以致来此地观冰瀑人员和车流,竟比农家过事情还多还热闹……

冰瀑啊,晶莹冰瀑,冰洁我心,冷静我头,让我满血复活,重生斗志!

冰瀑啊,晶莹冰瀑,当年,你为我媒,如今,我为你媒。

新闻推荐

汽车进入农村寻常百姓家本报记者 贵富堂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白银市各个乡镇的农民群众纷纷成为有车一族。尤其是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很多年轻人买了轿车开回家来,...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