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皋联题靖虏卫
孙慧铭
烟台故事■钩沉
明代,烟台福山人郭宗皋因不畏权势、敢直言陈时弊,被誉为“铁头御史”,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他屡遭人迫害,并被判罚戍守边疆十七年。此事《明史·郭宗皋传》中有详细记载:“(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寇已去……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迭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邗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
文中的“陕西靖虏卫”,地处今甘肃省中部的靖远县,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为了防御蒙古人的南下侵入始设,“东至海刺都界二百里,西至虎豹口一十五里,南至郭城驿九十里,北至黄河三百里”,卫下设所,修筑堡寨,戍守屯耕。
据称,郭宗皋在边疆卫所“索居无事”之时,“颇涉猎平生未读之书”。除了读书,进士出身的郭宗皋在此期间也写了不少对联,明稿本《郭康介公遗集》中收录有数副。
声教威灵,兽舞八蛮清瀚海;山河带砺,虎臣千载壮干城。
这是郭宗皋一副名为“所堂”的对联。从联语的内容及郭宗皋的经历上看,笔者认为此“所堂”,指的就是他被贬的所堂陕西靖虏卫所堂。
上联第一分句的“声教”,意为“声威教化”,如唐代薛能的《国学试风化下》诗:“英明高比日,声教下如风。”“威灵”指显赫的声威。“兽舞”出自《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后用“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鸟兽奋然起舞。八蛮,原指南方的八蛮国,如《周礼·夏官·职方》中说:“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这里是代指各个民族。“瀚海”原本指的是北方的大湖,后指广大戈壁沙漠。
下联的“山河带砺”出自《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指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绝不变心。虎臣,比喻勇武之臣。干城,原指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
以声威教化北方广大边疆地区的各民族,以勇武将士保家卫国不变的决心来抵御来犯之敌。从郭宗皋的这副对联中,我们能了解到,明朝政权对待周边少数民族的策略,无外乎就是抚和剿。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明朝在西北边境地区除了设置都司、卫所等军事机构镇守外,也实施移民屯垦、贸易互市、兴建学校、推行儒学等举措,加强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往来,以巩固国家的安定,从而实现了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定远边威,万里干城延阀阅;西平家世,累朝节钺绍恩光。
这是郭宗皋赠“张东庄游击”的一副联。游击,即游击将军,是一个军职,明朝镇戍军中置,位在参将之下,率游兵往来防御。
上联的“干城”指捍卫国土边疆;“阀阅”指从军的功绩和经历,如《晋书·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下联的“累朝”释义为历代;“节钺”原意为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如明朝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蒙皇上纶綍频颁,节钺谬寄,臣感极生惭,愤极思奋。”
从内容上来看,这副联有可能是这位张姓游击请郭宗皋为他写的家族联。而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这位“张东庄游击”是西平县人,出身军户世家,因功绩和经历,历代都继承着很高的军职,他本人也被封为“游击定远将军”。其中,西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明时属河南布政司汝宁府。而“定远将军”,明朝时从三品,初授怀远将军,升授定远将军,有“平定边远”之意。
除了“张东庄游击”联,郭宗皋在戍守边疆期间还为一位叫李健菴的指挥使写过两副联,联语分别是:
明时玉烛衣袽业;青海天山夙夜心。文武修能,自古肤公推吉甫;孝恭合德,有周良显属君陈。
第一副联的内容不难理解,“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此处用来称颂明朝。语出《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仲治旡年。”“玉烛”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郭宗皋时正处于明世宗朱厚熜时期。朱厚熜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巩固了明代的统治。所以说当时的国家是“明时”“玉烛”并不为过。“衣袽”用在此处,与“衣袽之备”同意,谓对潜伏着的危机应有所戒备。语本《易·既济》:“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王弼注:“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何楷订诂:“袽通作帤,塞漏孔之敝帛,即敝衣之帛也。”
此下联中的“青海”,是指明朝在青海设置有卫所,位于青海东部的河湟谷区,历朝就是“北拒蒙古,南捍诸番”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洪武初年明朝占领这一地区后,即设置卫所,建立统治秩序。同时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也加强建立了与外邦、特别是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并互通贸易往来,而天山地区正处于商业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上,是通往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交通的咽喉之地,所以卫所将士的任务也主要是保证它的畅通。“青海”“天山”在这里实际上也是点明了包括“李健菴指挥”在内的边疆卫所将士的职责。“虽处于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但对潜伏着的危机应有所戒备;青海、天山地区边关的防御每时每刻放在心上”,笔者认为,这应该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第二副联上下联的第一分句是对“李指挥”的赞颂:既“文武双全,施展才能”,又“孝顺恭谨,合乎道德”。第二分句则是用典来进一步说明———自古大功首推吉甫;周代美德当属君陈。吉甫,即周宣王时期的贤臣吉甫,姓兮名甲,字伯吉父,又称兮伯吉父,曾率师北伐猃狁至太原。如《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薄伐猃狁,以奏肤公。”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君陈,周公旦之子。《尚书·周书》中有《君陈》一文,其中有句:“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陈!你有孝顺恭敬的美德。因为你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就能够移来从政了。我命令你治理东郊成周,你要敬慎呀!”由此可见,郭宗皋对“李健菴指挥”的评价很高。另外从郭宗皋赠送给李健菴的弟弟、秀才李体晋的一副对联中,更进一步证明此评价非虚:
二难爽文武之英,乡评属望;驷马恹门闾之盛,世德攸关。
“二难”这里作“兄弟皆佳,难分高低”解,如唐代包何《和苗员外寓直中书》诗:“朝列称多士,君家有二难。”与之相对的“驷马”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乡评”是指乡里公众的评论,同时也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一般由乡大夫负责考核、评论、推举。如《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晋书·卫瓘传》:“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属望”即期望。这句是指兄弟二人的功名是因乡评而来。“世德”指先世及本人均为有美德的人。如《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攸关”即所关联的。
这副联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爽”“恹”二字的运用。从本联前后句内容及题赠联“名副其实,褒扬适度”的特点来分析,此处,“爽”当为《说文》中的解释“明也”之意,“恹”当为《朱注》中“安也,亦久也”之意。这样这副联的意思就很明了了,不外乎就是对李氏兄弟和其家门的赞扬———兄弟二人很明显都是文武双全的英才,这也是乡评推举时所期望的;地位显赫且长久的门庭兴旺,是与其先世及本人所具有的美德有关的。
再看这几副联,无论是“靖虏卫联”“张东庄游击联”,还是题赠给李氏兄弟的联,都是体现出郭宗皋对下属的认可和褒扬。其实作为卫所长官的郭宗皋,也是以身作则,尽职尽责,期间曾两次以“清修、苦节、实学、懿行”获推荐,但终因受人记恨,未被召还。
从《明史》中我们可以得知,郭宗皋以宣大总督的身份被罚剥夺俸禄并谪戍陕西靖虏卫,是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直到隆庆元年(1567)从戍卫的地方起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协助处理军政。很快进封南京右都御史,就职改任兵部尚书参赞重要事务。然郭宗皋此时已年近古稀,不久便上书求罢,回到故乡烟台福山,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年的归隐田园生活,就如他后来在《澡训堂记》中提到的那样:“……宦游四十年,远放生还,再官归老……”
新闻推荐
让群众吃得更放心 靖远县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纪实特约通讯员 戴秀梅
去年以来,靖远县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积极开展了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活动,目前各项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有效保障了...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