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的工友们

白银日报 2018-04-08 09:28 大字

□李顺德

七十年代兴建的红会一矿矿景

装满乌金的电机车向红会一号井装煤仓奔驰

一九六九年我七岁,跟随父母从山西省晋城矿务局古书院煤矿,调入甘肃省靖远矿区红会地区。那时的红会荒无人烟,南北两面秃山夹着一片戈壁滩,旋风卷起黄土狂舞,似长龙在空中盘旋。父亲提着水桶找不见水,买粮要翻山拐五里路去农村打拉池。没有新鲜蔬菜,吃的是老乡用土盐腌制的酸菜。没有柴烧,我就跟着父亲在戈壁滩挥镐挖黑柴。手指粗的黑柴巴掌大,我逐个拣起拢成几堆,黑柴从炉筒里冒出浓稠的蓝烟,怪味浓烈刺鼻难闻。而父亲却像炉中点燃的黑柴,不惧怕风沙和干旱,在戈壁滩顽强地扎下根,为开发红会煤矿发出光和热。

煤炭部第十一工程处肩负着开发红会煤矿的建设任务,父亲先被临时安排到材料科当装卸工。白银汽车运输公司的车队运来洋灰,每辆解放汽车载重量四吨加载拖挂车三吨共七吨,每天一停就是一二十辆,长长的车队从汽车库一直排到大食堂。盛夏酷暑,烈日当头,父亲面戴风镜和口罩,身裹雨衣背洋灰,灰头土脸,浑身上下都是白的。满头的汗水是要用毛巾来拧的,衣服透湿,散发着汗腥味。尽管戴着棉纱口罩,可是鼻孔还是黑的,呼出的热气滚烫滚烫的。每袋洋灰重五十公斤,从马槽旁背起摞到材料库的竹篷下,每天卸一两卡车,少则两百袋,多则五百袋。有时车来晚了,就要卸到半夜两三点。常常是中午一两点,我都该去上学了,父亲才下班回到家,疲乏地坐在窑洞门前喝口汤,他端着碗很长时间不动也不说话。我背着书包走下土坡,回头望着父亲这样辛苦心里难过……父亲两年中卸了上千车洋灰,码了二三十万袋,背起了一座山,以致积劳成疾,右腿肌肉萎缩,落下了尘肺病和腰椎病。

矿井建成以后,父亲正式到运输队干搬运工,下井开绞车运煤,也为传送带清理碎石。巷道坑木长出蘑菇,井水没膝灌满长靴,父亲在冰冷的水中站了九年,左腿患上了关节炎。冬天上班时,太阳还没有上山;等到下班时,太阳早都落山了。风吹雨打,寒来暑往,父亲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休息过一天,总是去上班,不知上过多少班。春节不放假还要加班,并且没有加班费,过的是革命化的春节,甚至全年没有节假日。他每年总要感冒三四次,对于咳嗽次次扛过去,有时发烧四十度,烧得迷迷糊糊地还坚持去上班。矿工像煤那样黑,心灵似火这般红。

井下事故,水火无情。今天下井能不能活着回来,只有鬼知道。有一天下起瓢泼大雨,西格拉滩洪水滔天,洪水顺着地缝渗透到井下,泥沙淹没了巷道。前班工人排干了积水,父亲当班清除淤泥。突然訇的一声,巨石冒顶跌落,擦着父亲的鼻尖砸掉了安全帽。这块巨石圆体,径长一米大小。父亲埋头执锹铲泥,一步步挪近鬼门关浑然不觉,谁知阳世阴间只差半步,踏进鬼门关的一只脚无意间缩了回来!

父亲回来了,可他的一位工友却未能回来。掘进队副队长杨昌绿,瘦高个,刚才还在地面跟父亲说话,可一到井下就发生了劈帮事故,从巷道侧面扑来的矸石把他活埋了。他再也不能回秦安老家了,再也不能跟父亲上班说话了,他还年轻,只有三十岁。为了开发红会这片热土,为了甘肃的煤炭事业,每年都有矿工献出生命。他们至今长眠在西格拉滩公墓,山冈上高耸的纪念碑代他们日夜遥望着他们的家乡。

红会煤矿的开拓者从干部到群众都住窑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盖出了近百栋平房,又筑起一座高大的选煤楼。巍峨的选煤楼矗立在亘古荒原上,成为红会矿区的标志性建筑。一九七五年七月一日,煤炭部第十一工程处改编为甘肃省煤炭第二工程处,并向党的生日隆重献礼,正式将红会一号井移交生产单位,成立了靖远矿务局红会一矿。

火车开来了,汽笛一声千里远,巨轮滚滚山河动。新兴的矿山沸腾了,原煤产量蒸蒸日上。汽笛长鸣,高歌猛进,火车满载第一列煤炭驶离红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奔向兰州,给省城人民雪中送炭,送去光明和温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小时候住过的窑洞还在,我钻进去已经低矮得直不起腰了。离开红会三十多年了,而今红会旧貌换新颜:大食堂变成了大花园,汽车库变成了健身广场,平房变成了楼房。大食堂与大花园,两个时代的缩影,过去的红会追求温饱,现在的红会追求美好,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提升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当年红会煤矿的开拓者,如今大多年逾古稀,许多老人都不在世了;然而选煤楼还在,依然横空出世,宛若巍巍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选煤楼是一座开拓者的丰碑,是一曲艰苦创业的壮歌。

童年在红会,听小伙伴说过“红会是红军会师的地方”。当时我也就知道这一句,没有人告诉我们更多。我长大后才知道,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打拉池会师。由于会师的主要领导人是彭德怀和张国焘,因此庐山会议之后半个世纪,人们对打拉池会师多不提及。然而殊不知,打拉池会师是红军在甘肃境内的最后一次会师,也是部队首长级别最高的一次会师。万里长征波澜壮阔的三军大会师,以打拉池会师宣告结束。打拉池会师之后,红军沿着屈吴山麓东出甘肃进入宁夏向海原挺进。因为这段红色的历史,所以靖远矿区指挥部驻地的火车站命名为“长征站”,西边的小站命名为“挺进站”。光辉的革命历史犹如灿烂的朝霞辉耀着红会矿山,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父亲这一辈煤矿工人。

新闻推荐

残疾人创业活出精彩人生

□杨涛新闻背景——靖远县残疾人刘贵清身高不足1.20米,体重不足58斤,但是他比健康人更能经受折腾。多次创业失败,屡败屡战,而今他打造了一座占地100余亩,有大棚54座的大型育苗基地,雇佣员...

靖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