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姨的“烩菜”
师克强
“龙龙,阳阳,起来吃早点!”年逾九旬的四姨,声音的穿透力仍很强。刚过早上六点,她老人家就站在门口叫我和儿子。她说话的“声气”(语气)“连”(跟)已过世八年的我妈十分相似,她姊妹俩的命令,都不容置疑、必须无条件服从!
我和儿子迅速起床、洗漱。
那年,我和儿子去宁夏中宁县探望我四姨,她让我和儿子住在供奉佛像的一间房子,她对我说:“这间房平时不住人,你和阳阳来了住,你姐她们来了,我不让住这间!”
每天凌晨四点半左右,四姨就起床了,穿戴“齐洁”(整洁)的她,先礼佛再敬先人,依次给佛像前、先人遗像前的供桌上献上水果、糕点、菜肴,焚香拜祭、祷告,至诚至敬,令人钦佩!
礼完佛、敬完先人,四姨下厨做早点。她做的早点,她自称“烩菜”,其实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烩菜。先看看这“烩菜”的食材你就明白了:丸子、酥肉、大头酥、焖子,都是靖远传统“蒸碗菜”的主打菜;辅料有黄花、木耳、海带、粉条等,皆为增色提味之佳品。
四姨做的丸子、酥肉、大头酥、焖子都很玲珑精美。大拇指头蛋儿小的丸子,酥肉和焖子切成一寸长半筷子薄的片儿,大头酥切成“小拇尕儿”(小指)指头蛋儿小的丁儿。发好的黄花手撕成丝儿,发好的木耳、海带切细丝儿,泡软的粉条切成三寸长的段儿。纯猪肉汤,撇去上面一层油,烧开,将主料和辅料依次放入肉汤滚沸的锅中。再次滚沸后,不用铁勺搅动,加入少许提味的姜粉、花椒粉等“调货”(调料),微微搅动,保持酥肉、焖子的完美品相。出锅前,再撒上切成细丝儿的蒜苗。
盛在青花瓷碗中的“烩菜”,五彩纷呈,醇香扑鼻。四姨特别递给我和儿子我姥姥传给她的黑明儿黑明儿的乌木筷子,热泪盈眶地对我说:“你拿的这双长的,是当年你外爷用过的;阳阳拿的这双稍短一些儿的,是你姥姥用过的。当年,你姥姥常给你外爷做这种烩菜。你外爷说,你姥姥做的烩菜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烩菜!”
坐在我和儿子对面的四姨,用我儿子的话说“四姨奶简直就是我奶的复制”,她的模样、神态、“声气”,都仿佛我妈再现,我不禁涌出热泪……
我一流泪,四姨随即流泪;我想妈了,她想妹妹了!
四姨掏出手巾儿边擦眼泪边让我和儿子赶紧吃:“这烩菜就要趁热吃,凉了香味儿减一半儿,也就泡绵了,吃起来沫气气(很绵)的。”
四姨做的这家传“烩菜”,各种主食材各自独特的香味融为一体,互补互彰,更兼与各种辅料、纯肉汤兼容,从而彰显出油而不腻、醇而不涩、爽而不浮的全新口感,是春季不可多得的营养滋补美食!
我和儿子大快朵颐地吃完一大碗,四姨又要给我们舀一碗,我儿子一只手抱着吃胀的肚子、一只手拦住我四姨:“四姨奶,再不能舀了,再吃一碗,我肚肚儿就胀炸了!”
我四姨不情愿地放下空碗:“一个大小伙子,才这么一点饭量,连你姑儿们都不如,她们都能吃两碗!”其实,她夸张了,我姐们吃半碗儿肚子就撑硬了!
如今,四姨仙逝已数年。她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她那年给我和儿子做精美绝伦的烩菜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只是我每每严格按四姨的烹饪“窍道”(技巧)、一丝不苟地做家传的“烩菜”,总是达不到那种温润纯正的水准。
为此,我更加缅怀在天国关切地注视着我们的四姨!
栏目主持:师克强联系邮箱:931051845@qq.com
新闻推荐
靖远县东湾镇在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建新家园”活动。本报通讯员张其文白银区组织开展义务清扫活动。(资料图)干净整洁的白银市火车站广场。(资料图)白银区广泛开展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资料...
靖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靖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